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上海市是最成熟的消费市场,辐射国内外地区。黑龙江省和上海市共推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直接对接,让上海乃至全国消费者了解黑龙江农产品的优良品质,搭建两地绿色有机食品流通的直通渠道,让上海消费者享用品质上乘的黑龙江农畜产品。
寒地黑土
优质食品天然保障
黑龙江是我国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全省耕地面积2.1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九分之一;2012年粮食总产量5761.5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10%;绿色食品种植面积6720万亩,占全国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五分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黑龙江农作物优良品质和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污染。据统计数据,黑龙江每亩耕地每茬用化肥(综合营养)使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黑龙江每亩耕地每茬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使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
一、地力肥沃
黑龙江地处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由于松辽流域夏季高湿多雨,植物生长繁茂,大量枯枝落叶缓慢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60—100厘米的腐殖质层,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据专家测算,每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需要200至400年的积累过程,这就决定了寒地黑土与石油、煤炭、天然气和黄金一样,都是关系国计民生、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与红壤、黄壤、褐壤相比较,黑土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居首位,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同时,寒地黑土中的镉、铅、铬等重金属含量极低,每千克中镉元素平均值仅为暗棕壤的7.5%,为白浆土的7.3%。同时,寒地黑土持水能力强、通透性良好、水稳性团粒含量高、根系微生物活性较强,具有良好的保肥与保水性能。
二、气候冷凉
黑龙江年温差在60摄氏度以上,季度间温差20摄氏度以上,日温差10-15摄氏度。年降雨500毫米左右,大多集中在5至9月之间,正是作物生长主要季节。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能满足作物的干物质积累,是发展有机食品的天然条件。
特别是严冬过后,土地自身具有灭虫杀菌的功效,农药仅是微量施用,从而保证了食品的安全。
三、生态优异
有害物质含量低。黑龙江省不存在镉超标问题。
北纬45度
优质农畜品黄金带
北纬45度是世界公认的玉米和奶牛黄金地带。不但是玉米和牛奶产量高、质量优,更重要的是不宜滋生黄曲霉菌。
(一)优质稻米
2012年,黑龙江省大米产量1503.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6%,其中粳稻产量占全国粳稻商品量的60%。黑龙江省大米获中国名牌3个、省名牌34个,有“放心大米”产品109种。共有水稻加工企业183家,加工能力逾2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6%,其中粳稻产量占全国粳稻商品量的60%。龙头企业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年处理稻谷能力达235万吨,居国内首位。
在黑龙江地区,不同地域出产品质不同的优质名牌大米。五常有机绿色大米、宁安响水特色大米、方正有机绿色大米、黑龙江垦区建三江生态有机大米,是黑龙江具有地域特色的四大优质稻米产区,上海市民所熟知的虎林大米就是出产于农垦系统的优质稻米……
(二)保健玉米
黑龙江玉米营养价值高,源于玉米独特的生长特性。白天由于光合作用,营养物质由玉米秸秆、玉米棒向玉米粒传送;晚间由于生命活动,营养物质会发生倒流,由玉米粒反流到玉米秸秆。黑龙江由于昼夜温差大,晚间温度低,玉米生命活动相对于南方弱,因此营养物质积淀在玉米粒中多。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玉米生产大省,具有充足的生产原料,2012年玉米产量近2900万吨,超过吉林成为玉米产量第一大省。
(三)非转基因大豆
黑龙江省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的40%左右。
(四)黄金奶牛带
世界著名的牧场如美国威斯康星州牧场和德克萨斯州牧场、加拿大阿尔伯达州牧场、欧洲阿尔卑斯雪山脚下的牧场、日本北海道牧场等,都集中在北纬40-45度,这是国际公认的最佳的黄金奶牛生长带。
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5度左右,发展奶业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黑龙江乳企的奶源基地,如完达山、龙丹、飞鹤、摇篮、万家宝、大庆、安达、惠佳蓓等牧场都集中在北纬40-45度的地带,被誉为“中国黄金奶源带上的一颗明珠”。
(五)优良民猪
民猪原称“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起源于东北三省的古老地方猪种,是我国华北型地方猪种的主要代表。
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