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元济、张树年父子长寿之诠释(下)
张 珑
■ 张树年夫妇结婚七十五周年时合影
■ 张元济手书养生对联
  ◆ 张 珑  

  有一天,我无意中遇到一个老人对我说:若要身体好,只有一个字:“忙!”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说法,却充满了智慧,也许可以引用来诠释祖父长寿之奥秘。我从出生之时起就看见祖父整天在忙。所谓“忙”,并非指忙于生活琐事或吃喝应酬,而是指他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乃至历史所肩负的责任。他对教育强国有坚强的信念,对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对国家和民众的苦难有切肤的感受,对世界的发展有极大的关注。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要实现这一系列的理想,能不忙吗?他是个脾气急、办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坚持 “今日事,今日毕”的人。所以他整日伏案工作,从没有一丝懈怠。他坚持60岁退休,实际上是退而不休,不仅致力于编校《百衲本二十四史》,且为商务印书馆的各项事务继续操劳。商务为他指派了一个联络员,每日上下午各来我家一次,把他写的书信文稿送出去,又把别人给他的书信带回来。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每天要写出多少东西。先前的一个联络员杨福生老了,换了一个联络员叫汪志清,继续为他送信。到了晚年他中风卧床,而汪志清却继续来,因为他稍有恢复,就在床上支起小桌工作起来。与毛泽东数度通信谈国事,撰写《西藏解放歌》、《涵芬楼烬余书录》序,1956年致蒋介石劝其纳土归顺的信等等,都是他在床上的小桌上完成的。为了祝福我结婚,他赋诗两首,并亲笔在小桌上将两首诗写在红色洒金笺上。他还多次为尚在上中学的弟弟批改并批注作文。纵观《张元济年谱长编》,这个“忙”字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的终点。因为“忙”,所以他虽老犹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而没有产生老年人常有的那种疏离感;因为“忙”,所以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因为“忙”,所以他身体的各个部件得以继续运转;因为“忙”,所以他脑力始终不衰退,而头脑是指挥身体各部分工作的中心。

  父亲晚年有一次回忆起祖父时说:“他每天早上吃一大碗肉面,然后一天都在外面办事。身体是真好啊!”祖父一生精力充沛,他的勤奋非常人所能及。再加上前述的淡泊名利、生活简朴等因素,使得他深为我们晚辈景仰,也成为他长寿之奥秘。

  父亲: 在逆境中尽可能地找一些乐趣

  父亲当年就读于美国教会在上海办的圣约翰大学,后又留学美国,获得纽约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所以他是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在他身上兼有东西方文化的印记。他喜欢精细的生活方式,饮食方面欣赏西式菜肴,早上吃西式早餐,下午喜欢来上一杯下午茶。他生性温良,不急不躁,儒雅谦和,生活非常有规律。在饮食方面懂得注意营养,荤素搭配。虽然喜欢美味佳肴,但十分有节制,从不会因为喜爱而多吃一口。一般来说,他喜欢比较丰富的早餐,而晚上则多半喝粥。这很符合现今中外营养专家们提倡的养生原则:“早上吃得像个国王,中午吃得像个王子,晚上吃得像个叫花子。”他每天坚持走路,锻炼身体。到了晚年仍保持这个习惯,往往独自外出散步。但是上海的马路十分拥挤,连人行道也被自行车占用了,以致有亲戚给我打电话说:“张伯伯那么大年纪了,还独自在马路上走,多危险啊!”

  父亲生活的时代和祖父有很大不同,不可能像祖父那样挥洒自如。从日寇入侵开始,家庭经济条件就日益困顿。他一直在银行工作,但是到了1949年之后,他所学的经济管理学属于西方经济制度的范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毫无用武之地的,因此他也只能在银行里当一名普通的职员,拿着很低的工资,但他安于工作,没有怨言。到了“文革”时期,抄家是对全家人很大的打击。家庭经济条件一落千丈,居住面积也一再紧缩。幸好他生性达观,能以平常心对待这一系列厄运,并不因为家道的衰落而郁郁寡欢,而是在逆境中尽可能地找一些乐趣,例如看昆曲。他和母亲都热爱这个古老剧种。记得在三年困难时期,上海昆剧团常有演出,为了能买到好的座位,他和母亲会一大早带了小马扎出去排队,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买到了前排的座位,晚上能看到精彩的折子戏,就是在那艰苦的日子里最亮丽的乐事了。到了退休后,他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曾多次来北京,在我家小住。他和我们同游北京的许多景点,总是兴致勃勃、兴趣盎然。能在困境中保持一个平静良好的心态,确是父亲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的家庭一向是和睦的。现在常看到许多有关健康长寿的论述,都认为夫妻和睦是一大要素。世人以钻石来比喻60年的婚龄,称之为“钻石婚”。但父母亲却举案齐眉,携手走过了75个春秋,在庆祝结婚75周年的那天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世间恐怕没有比钻石更贵重的宝石可以用来祝福这么地久天长的婚姻了吧。两位老人能长相厮守常相伴,这福分无疑也应该给高寿加分了。

  到了晚年,父亲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还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由于商务印书馆重视收集、整理张元济先生的遗稿,于是耄耋之年的父亲在弟弟的协助下,开始投入这项工作。他是一个大孝子,祖父在世时,尤其在中风卧床后,他每天晚上总在祖父病榻前坐着陪说话。在他有生之年能见到祖父的诗文、书札、日记等相继出版,是莫大的安慰,所以他非常欣喜,心情特别舒畅。1996年他撰写出版了《我的父亲张元济》,在这本著作里回忆、记录了他与祖父共同生活的岁月,找回了失去的时光,所以那是一段在他生命中很阳光、很充实的日子。他庆幸自己脑力还没有衰退,还可以尽自己所能做一点贡献。这也为他的长寿因素添上了重要的一点。

  摘自《仁者寿:文化名人的长寿人生》 中西书局2013年5月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市场之窗
   第A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4版:家居/市场之窗
   第A25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A26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健康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张元济、张树年父子长寿之诠释(下)
绝响:永远的邓丽君
印度洋的承诺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0张元济、张树年父子长寿之诠释(下) 2013-06-25 2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