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和地方都想自己的家乡有个世人皆知的符号。洛阳人都知道城里有座八角楼,是一座四层八角的仿古建筑。老洛阳都清楚,由于当时老城没太多高大建筑,使它很是卓尔不群,很快成了老城的标志建筑。而现在拆了,道路整好,房子更高,但感觉变了。
其实,标志物不需要太大、太高,更不需要出奇立异,如果心里记着为百姓构筑、雕塑,那就成了普通人心中的标志。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法的阴井盖下的工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男孩,哥本哈根海边那位痴情的美人鱼,都是抓住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不高大却隽永至今,且还要流芳下去。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在链子桥和玛格丽特桥之间约200多米的多瑙河堤岸上,经常有人来此缅怀追思,原来1944年,奉行法西斯主义的匈牙利箭十字党在这里制造过大屠杀,匈牙利雕塑家以此为背景制作了50双鞋子以纪念死难者。现在,这里已成为布达佩斯一处新的标志性景点,鲜花、蜡烛,甚至在鞋子里放一粒石子,都成为访问者的纪念方式。
我们的国家和时代需要宏大主题的构筑。但是,我们需要更多为普通人“量身定制”的构筑,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生活场景,就如“撒尿的小男孩”也能够进入艺术家的法眼一样。就像一位业内专家所言:“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场所,也应该留给我们的后代看的。”
普通人让我们的时代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们的故事应被我们记取。巢林宝和季培林,可能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了,他们都是为延安路隧道而牺牲的,已被追认为烈士。我就想:如果在他们殉难的地方,立个塑像和一块碑,把他们的抢险故事镌刻在上面,这既是对普通劳动者最好的纪念,更是对重大工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最好注释,还是上海精神的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