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轩与齐白石有缘,每每均有佳作精彩呈现。本次亮相的齐白石“山水楼”白文闲章,来源可靠,系首次露面,其背后还有一段人文故事。此印是齐白石应人之托,为日本中华料理店“山水楼”而作。“山水楼”主人宫田武义(1891-1992),日本书法家、收藏家,毕业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于1922年在东京创办了“山水楼”(后移址山梨县至今)并获极大成功,成为日本皇族、高官聚会之所。“山水楼”制作的点心也是进贡天皇的贡品。宫田得此印后,更是锦上添花,外购食品、点心的包装上,必盖上齐白石此印,以示珍重与尊贵。此印为《齐白石印影》《齐白石篆刻集》等多种出版物所著录刊用。
齐白石(1864-1957)是一位集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大师,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于四绝,白石老人自视篆刻为第一。齐白石早年木匠出身,腕力大,手头准,分寸感极强,这为后来的齐氏印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早年齐白石在北京已经非常出名了,但其对于海派领袖吴昌硕却非常敬仰。
考齐白石行踪,他一生来过上海三次,像1909年的那次旅行,因有“钦廉兵备道”道台郭葆生的书信介绍,得上海新洋务局总办汪颉荀殷勤安排。齐白石作为贵客,遍游了大上海。这次在沪,他广搜石印名画,以开眼界。1921年,57岁的齐白石又专程到上海要拜吴昌硕为师,已77岁的缶翁婉拒,而是热情地为齐白石亲笔书写了一份书画篆刻润格:“齐山人生为湘绮子弟,吟诗多峭拔,其书画墨韵,孤秀磊落,兼擅篆刻,得秦汉遗意。”个中原因是缶翁认为前京派领袖人物陈师曾已拜其为师,如今再纳后京派领袖齐白石为徒,恐有误会或非议。但齐白石的书画印风却是多方师法缶翁,特别是在气韵、构图、用笔上,深得缶翁神韵。为此,齐白石曾写下了一首流传甚广的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老缶即吴昌硕。
齐白石出身贫苦,自称“草衣”,但一生都有“贵人相助”,特别是来自上海的藏家们,像陆质雅、朱屺瞻更是从一般的客户关系,到惺惺相惜的互相唱酬,最终成就了齐白石在篆刻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