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酷热”饮食清淡
刘建平教授介绍说:“夏季的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容易感到闷热,心肌耗氧量、血液粘稠度均增加,冠心病患者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伴有胸闷、气短、心绞痛,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炎炎夏日如何“护心”呢?刘建平教授认为,应该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各方面加以调理。首先是日常饮食,应多吃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少食多餐,七八分饱为宜;适当的选择消暑祛湿食品,如薏仁、百合、绿豆、冬瓜等。适当使用瓜果和梨可以消除暑气,但水果宜在饭后一小时左右食用。食用西瓜时不宜冷冻太久,避免过分贪凉饮冷。忌吃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引起食欲不振、胸闷嗳气。
巧用家电“防暑除湿”
合理地使用家用电器,也是度过夏日酷暑的一大利器。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家电带有除湿降温功能,将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有效地带走湿气,减缓闷热感,另外可以利用风扇加速空气的流通。
刘建平提醒道:“闷热、潮湿和高温有利于细菌病毒孳生,如果开空调时间过长,紧闭门窗,白领人群和老人、孩子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容易得‘空调病’,从而着凉发烧。”因此专家建议,最好选择傍晚,等暑气过去时,开开窗,透透气,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宜人。
在炎炎夏日,心血管患者应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避免过度出汗,运动后注意适当补充水分。适当午睡,避免熬夜通宵,合理地调整生活及工作节奏,防止过度疲劳。
加强监测切忌随意停药
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要安稳地度过夏季,免除疾病的困扰,还要注意应加强血压和心率监测,坚持服用药物,切忌随意停药。
刘建平建议,除正规服用常用的药物外,还可选用山楂、乌梅、决明子泡茶,麝香保心丸、藿香正气丸等中成药来预防和减轻心绞痛的发作,另外还可以服用增加心肌能量供给的药物。
如发生心绞痛,患者应备一些必要的心绞痛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之类的药物,立即舌下含服,一般症状在5分钟之内缓解,争取更充分的救治时间。如果服药后病情仍旧不能明显缓解,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各项检查,对可能发生变化的心血管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最近气温迅速升高,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容易孳生,易诱发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不仅如此,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缺氧,心脑血管患者常常会感到胸闷、气短、头晕,严重时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心血管患者需警惕身体发出的种种“警报信息”,才能安然度过夏日。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