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之势很热火
与《红高粱》一样,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热门题材从电影走向了电视剧,如《失恋33天》《杜拉拉升职记》《山楂树之恋》《非诚勿扰》《画皮》《手机》《神话》《风声》《唐山大地震》《赵氏孤儿案》《山间铃响马帮来》等电影都先后被拍成了电视剧。今年,电视剧翻拍电影之风更出现了井喷之势,如翻拍自张艺谋《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版《四十九日》,如翻拍自赵薇的电影《致青春》,如翻拍自张军钊执导的电影《一个和八个》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红高粱》。
荧屏翻拍电影之所以热火,首先就是利益驱使。由于电影已经拥有现成的观众基础和品牌影响,电视剧翻拍就能及时利用其原有的市场效应,有些名片翻拍甚至可以高扬“再现经典”的旗帜,迅速凝聚人气,提高眼球效应,顺利打开市场。其次,翻拍经典名片远比拍摄一部陌生的电视剧更具新闻性,只要消息放出,媒体就会穷追猛打,连篇累牍,其引起的社会关注度远甚于后者,这可省下不少的宣传费。其三,由于电视台也不愿承担市场风险,这种“傍名片”的操作模式就更容易在市场上热卖,甚至还会吸引广告商纷至沓来,如《致青春》电视剧版,电影上映不久,剧版开始启动,就有一些品牌主动找来谈植入合作,让投资方更有把握赢利。
翻拍是把双刃剑
问题是,翻拍也是把双刃剑。因为,人们总会拿成功的电影跟翻拍的电视剧进行比较,尤其是成功的电影起点很高,不仅难超越,而且更难取得观众认同。甚至,还会引来观众更严厉、更苛刻的挑刺和批评。如文章、白百何主演的电影《失恋33天》观影人气十分火爆,电视剧版可谓趁热打铁,由姚笛和张默搭档“新仙贱组合”,但搬上荧屏后就遭遇了原版电影粉丝的“揭竿起义”。有网友表示,“宁愿看33遍电影也不要看33集电视剧!”
缺乏“中国好故事”
实际上,在这股方兴未艾的翻拍热的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荧屏普遍存在着剧本荒,换句时兴的话来说,也就是缺乏“中国好故事”。没有原创的中国好故事,就只能靠利用旧资源。
电影和电视剧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仅篇幅长短不同,其讲述方式和艺术审美也有不同,甚至连观众群也有不同,电影观众大多是年轻人,而电视剧观众则以中老年人为主,如果搬上荧屏只做简单的拉长和扩充,不根据自身艺术特点进行成功改编出现“中国好故事”,就只会有挨骂的份儿。一旦成了荧屏上注水的“回锅肉”或加料的“炒冷饭”,观众怎么吃也不如新鲜的饭菜来得香。这也是这些年来翻拍剧一直难以超越原版电影的真正原因。
首席记者 俞亮鑫
驻京记者 陶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