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陆仁宗的萝卜缘
范洁 梅璎迪
■ 陆仁宗在萝卜生产车间 楼文彪 摄
  在长寿之乡如皋,白萝卜最出名。据说,白萝卜也是如皋人长寿的“秘密武器”。

  陆仁宗,今年73岁,虽然没有种过萝卜,但与萝卜打了50多年交道。1961年,21岁的陆仁宗从部队转业回到如皋,就进入酱醋厂工作。“如皋萝卜”知名度高,但当时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的原始阶段,农民收入十分有限。“年成不好时,工厂周围总是围着大批农民,等到深更半夜也卖不掉几斤。”

  当地萝卜种植户的艰难令陆仁宗印象深刻,他既为农民不平,更为萝卜惋惜,“这么辛苦的劳作、这么优质的品种,我当时就立下志向,要把如皋的长寿萝卜传承和壮大。”

  这个梦想直到10年前才初现机遇。2002年,陆仁宗所在的供销合作社因经济困难面临倒闭,他便四处设法筹措80万元将厂子盘下,并承包了百亩农田种植萝卜。创业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突破加工和销售的瓶颈?一次萝卜知识科普给了陆仁宗灵感。“根据研究,萝卜肉以水分为主,萝卜皮却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长期以来萝卜加工是皮肉不分家,我就寻思着怎么从皮上做文章。”

  于是,陆仁宗联合研发团队,首创萝卜皮小食,并将其取名“咯嘣脆”。结果,“咯嘣脆”在市场上一炮打响。陆仁宗再接再厉,又陆续开发了20余种萝卜系列食品,不仅进入农工商、上海食品一店等连锁超市,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萝卜产品销得好,农田承包也在不断扩大,目前陆仁宗已建起5000亩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为了带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陆仁宗对基地农户实行萝卜包种包收,用高于市场价40%的保护价收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偿。 “过去萝卜收购价是每斤6分钱,现在保护价是1角8分,农民的收入涨了2倍,他们用2个月时间种萝卜,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元。”

  陆仁宗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他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农产品经纪人。他与东航签订航空食品的订单,每年提供百万袋萝卜条作为航空定点小菜,如皋的萝卜从此飞上了天。

  “如皋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约260位。从我小时候就有一句谚语,如皋萝卜赛雪梨。”陆仁宗坚信,依托生态健康理念,如皋萝卜飞上了天,“长寿之乡”的生态饮食文化也将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范洁 梅璎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6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8版:广告
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城乡
首富村座落在“植物园”
陆仁宗的萝卜缘
长寿的秘密
新民晚报专版A09陆仁宗的萝卜缘 2013-09-09 2 2013年09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