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账单的阿婆
吴翼民
  吴翼民

  因突发急病而住进了医院。这是我自出娘胎一个多甲子后头一回住院,不免感到紧张且无助。其实我对住院的环境是挺熟悉的,过往虽不住院,却多次陪护自己的亲人住院,对住院的细枝末节都很了解,比方说如何跟医护人员交道稔熟、如何跟同病房的病人和陪客交往融洽、如何在病房订餐取餐、如何在病房盥洗卫生、一直细化到如何注意病人的细微变化——包括关注其所挂的打点滴针剂速度快慢和及时喊人更换……然而最为关注者莫过于每天有人送来的日日清账单。

  如今科技发展,都进入电脑操作程序了,账单每天结清,密密麻麻而清清楚楚,可谓一目了然。但不可否认,每天的账单仍然是病家最关心也最忌讳的物事,——看病贵啊,一年甚似一年,住一次院治不大的病,即使有公费医疗,自掏腰包也难免数千上万的啊!我以往在病房里多次看到病人或病人家属,每天眼睁睁等着账单送达,急吼吼注目扫描,嘴里咕咕哝哝,继而唉声叹气,抑或牢骚满腹,甚而拍案骂娘。账单啊,成了一部分病家的“催命符”、“勾魂票”。不说他人,其实我以往对每天送达的账单也觉得讨厌却无奈。

  好了,这回我自个儿住院了,每天的账单对于我来说更有了切肤之痛。病痛折磨了我刚进病房的第一宿,第二天睁开眼睛,朦胧中果然感觉到有人送账单来了,我努力提起精神要看看送账单的是何等样人物,揉眼一看,不是男性,亦不是年轻护士,而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阿婆,但见她笑眯眯走到我的床边,把账单轻轻安放在床头柜上,轻声细语地说道:

  “这是昨天一天的账单哦,请您或您的家属仔细看看,有什么问题不急,慢慢跟我说,我好向会计反映。生病住院人人都难免的,也不要着急,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嘛。账单上有什么差错,明儿我送单子来的时候跟我说明好了。祝您早日康复……”

  她说着,就轻脚细步离开了。望着她的背影,不知怎的,我的心情一下舒展多了,寻思这样送账单的人是头一回碰到,不是硬邦邦、毫无表情的医院财会人员,也不是例行公事的护士小姐,却是一个明摆着已经退休的阿婆,跟巷子里左邻右舍中的某位阿婆好相像,跟病人说话的时候一点也不端架子,好贴心、拉家常似的,很有亲和力。有这样一位阿婆来送账单,我觉得好温馨,先前对账单的忌讳抵触遂变得烟消云散啦。我取过账单来看,还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药品数量和价格,却不再触目,仿佛闪动回响着阿婆的笑脸和柔语,是阿婆在轻轻读给我听,在向我解释着账单上的条目。

  我不得不佩服这家医院的用人之道,——挑选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婆从事送账单的活儿,是再恰当宜人不过的了,如是中和了病家心头的不平,消弭了病家胸中的火气呢。是啊,看到她这般年纪、这般和蔼可亲,谁会当场发作呢?敬老爱幼、同情弱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嘛。我联想到大姐曾著文回忆过的,父亲当年做绸庄生意,经常带着弱不禁风的她(她还是个小姑娘呢)前去讨债,往往能奏奇效的。

  有了第一次交往,我开始关注起了这位送账单的阿婆,与她交谈中了解到,阿婆是这个病区的护工,从淮安来江南打工,在这里干了近二十年了,从中年干到了老年,一直是病区的“金牌护工”,很受病家的欢迎。渐渐的,她在工作中时常发现病家会因账单的问题跟医护人员交涉、甚而吵架,偶尔还发生医患间的冲突,就主动提出,送账单这丁点儿小活由她义务兼任了吧。院方也同意了她的请求。果然,打自阿婆接过了送账单的活儿,清晨的病房里就很少听到因账单问题闹出的动响来啦。这故事让我很有感慨,遂援笔记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A14版: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16版:广告
圣托里尼的蓝白记忆
送账单的阿婆
智慧快餐
妙趣横生的交通告示牌
广告语枝谈
天上落雨地下受
今宵灯谜
女人心海底针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1送账单的阿婆 2013-10-06 2 2013年10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