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及其周边地区位于上海的西面,以前我们都习惯叫它西区。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它的印象只停留在那里有两座教堂。
住在西区的文艺人倒是很多的,在于西区聚集了很多外国人留下的洋房,在贝当路(衡山路)、白赛仲路(复兴西路)、福开森路(武康路)上走走,街景是很不一样的。上世纪40年代,靠近现在广播电台的地方,有一个虹桥俱乐部,附近有美国学校、美国教堂,算是很有名游乐场所。结婚后,曾经和全家去虹桥玩,金焰会去打网球,我们则在草地上晒太阳。
电影厂旧址的地下室里曾有育婴堂,刚解放时,我们去参观,看见墙上血迹斑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过。
对于我而言,徐家汇还有一段特殊的回忆。当年,金焰和王人美曾经在徐家汇住过一段时间,对他们而言,也是婚姻生活中最幸福的日子。
那时候,金焰和王人美刚结婚,把家安在教堂后的老房子里。一个是电影皇帝,一个是女明星,郎才女貌,是圈子里叫人羡慕的一对。可惜后来上海沦陷,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要求金焰出山,而金焰坚决不从。据说,他们假借送朋友,在船码头最后上演了“掉包计”,顶替了朋友的名额,才得以逃离上海,坐船转道到香港,再辗转至桂林。在逃难过程中,交通不便,多有险阻,两人筋疲力尽,情绪低落,难免会有矛盾。在昆明落下脚后,嫌隙更深。后来王人美在她的书里回忆说:“抗日战争爆发后,金焰和我缺少共同生活,缺少相互了解。金焰有强烈的爱国心,很想为抗战出力,但是他也认为丈夫应该养活妻子。他不赞成我独自参加大鹏剧社,更反对我冒冒失失报考英文打字员……他不理解我,认为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就这样,两人分开了。
因为这段往事,我后来专门去徐家汇找他们当年住过的房子,可惜已经被拆了。
我曾经在复兴西路上的玫瑰别墅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20年前,电影厂为帮我改善居住环境,让我搬到了现在位于衡山路吴兴路的家。那一年,我正好接拍了岑范先生导演的《梦非梦》。我饰演一个歌剧演员,因为演员的丈夫突然在车祸中丧生,女儿接受不了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我”不但要面对工作的压力,还要照顾生病的女儿,正当“我”焦头烂额之际,刘琼扮演的精神病院院长给予了“我”很大帮助。
那部戏就在离我家不远的宛平公寓拍摄,每天我穿过建国路去拍戏,迎着朝阳出门,看着身边的车水马龙,心里很是踏实。那时候,我家对门还有一个风雨操场,我在那里学自行车,可惜才学了几次就不让人进了,至此我只会骑,不会上下,好不遗憾。
刚搬到吴兴路的时候,周围还没有起高楼,从家里望徐家汇方向,可以一直看得很远。再后来,商业设施一幢接一幢地建起来,美罗城、东方商厦、六百、港汇……徐家汇变得越来越繁华。回想以前肇嘉浜路上都是臭水沟,停着破败的小船,岸上的棚户区住着愁苦的人们,好像永世都难以改变的感觉。再看看现在的徐家汇花园,四季如画,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