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你的意见我很不赞同呢。
你静心想想,杨朔散文背后有没有用心险恶的拍马?有没有居心叵测的钻营?都没有。那好,你“虚伪、粉饰”的批评,请收回。
年轻时,我为《荔枝蜜》、《雪浪花》等等美文感动过,今天依然感动——虽然掺进了一点复杂。我从字里行间触摸到的始终是一颗以善良为底色的天真之心。对他纯情的天真和令人唏嘘的人生谢幕,我只能有惋惜而不会有谴责。
杨朔这颗轻轻划过的流星,已深烙在我的视网膜上,不会淡去。
亏你想得出来,顾城能与杨朔相提并论吗?有人在一片赞歌声中指他为无良诗人,我深以为然。有人说他诗里有童心,我看到的则是一颗青年、少年、童年缠夹不清的躁动心。他的确有才,但他的才情是以残忍为底色的,所以他的大结局注定是毫无悬念的两摊血迹。
为转变而转变的观念思潮,直把善恶黑白搅成了芝麻糊,直把脑袋当作了糨糊桶。
唉,搅浑容易理清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