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上善之都。成都文化历史悠长,古文化遗存丰厚。城市化进程中,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激发,考古队员的工作长期遭遇质疑与阻力。但总有些时候,他们会感到温暖与欣慰,感到自己与这些可爱的文物遗存一起,正被友善对待。
十二桥
以临时建筑庇护地下遗存
门外车流嘈杂喧闹,门内院落萧然静谧。走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七八栋红砖砌墙、竹竿支顶的低矮平房,环境简陋,设施简单。
难以想象,就在这些砖木结构的临时屋棚脚下,隐藏着一处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十二桥遗址。
时间回溯至1985年底,成都市干道指挥部修建自来水公司和煤气公司综合大楼。开挖地下室时,在距离地表约4米深处发现了许多陶片和圆木构件。文物工作者闻讯赶来,根据现场出土的陶尖底器、高柄豆、小平底罐等,他们判断,这是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
“当时我们连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没有,只有隶属于博物馆的考古队,考古力量薄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章华回忆,现场发掘队员人手紧张,求贤若渴。1986年大学刚毕业的江章华,就在那时被抽调到十二桥遗址工作。“十二桥遗址很受重视,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特地拄着拐杖到现场视察,敦促政府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
“与建设单位交涉,要求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组织考古队员抢救性发掘。”江章华介绍,自来水公司和煤气公司综合大楼的后续部分到现在也没有再修,基本建设为十二桥遗址让路。
基于各方配合,考古发掘顺利开展,结果不负众望。遗址发现的大型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和小型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群,对研究商周建筑和古蜀文化,有着填补空白的意义。十二桥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命名的“十二桥文化”,也被认为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文化之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
“十二桥遗址的保护力度,至今仍值得借鉴。”为了不改变遗迹的生存环境,1989年十二桥遗址就被回填保护。199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后,特意选址十二桥遗址,建起极其简易、便于拆除的临时建筑。
眼前的红砖矮房下,历经数千年的十二桥遗址依旧安然无恙,古蜀遗存正安静地栖息在它的保护者之下。
江南馆街
地王护遗址,竣工晚三年
东为大慈寺片区,西与红星路相邻,北为蜀都大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地处核心商业区——曾经的“成都地王”春熙路地块。
2007年9月,香港九龙仓集团以总价72.4亿元、每亩8800万元的价格,击败众多地产巨头,将春熙路地块收入囊中,成为成都轰动一时的新闻。
根据市政府拟定的开发规定,该地块得主“必须在8个月内动工,3年半内竣工并投入使用”,地产商也希望尽快建成投入运营,然而,九龙仓一等就是6年。
就在竞拍后的一个月内,考古人员在配合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的地下勘探中,意外发现距今近千年的唐宋时期街坊遗址,有主次街道、房址以及与其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统。
遗址发现后,国金中心项目立刻停工,等待考古勘探的结果。“可以想象,当时考古部门面临多大压力。”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队长王毅坦言。发现唐宋街坊遗迹当天下午,他将主要市领导请到工地,汇报考古进展。“你请我来的意思就是保护,确实应该保护,最多几十亿我们不要了。”市政府的支持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建设单位的配合也让他感动。考古发掘全面结束后,2010年12月,九龙仓宣布国金中心奠基,直至今年才迎来办公楼的目标交付时间。与原计划相比,竣工晚了近3年。“很多重大的考古发现都伴随抢救性发掘,这离不开建设单位的配合,我对他们始终是感恩的。”王毅介绍,九龙仓国金中心已对大楼设计全面修改,对江南馆街遗址原地保护,让古代文明和现代风貌同处一室。
江南馆街遗址发现后,成都市文物考古发掘工作流程也迎来变革。现在,土地拍卖出让前,将文物考古发掘所需经费计入未来的土地成本价格,由规划部门代为收取,并打入文物保护的财政专户。这不仅保障了考古部门的工作经费和时间,而且缓和了文保部门与建设单位的矛盾。
宝墩古城
为保古城,新路两次改道
2012年9月,成都市通往区县里程最长的一条快捷免费公路——成新蒲快速通道全线通车。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条公路曾经两次改道,只为保护一座古城:新津宝墩遗址。
2009年10月,成新蒲快速通道各段相继动工。不久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华文明探源”课题组对新津宝墩遗址考古调查时,意外地在宝墩古城外围新发现一圈城墙,“是与宝墩文化同时期的夯土城墙,这使得宝墩遗址城址面积扩大至276万平方米。”江章华解释,外城墙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
发现古城的外城墙,宝墩遗址规模扩大,令考古队员既激动又苦恼。因为,按照成新蒲公路预定设计方案,新津及邛崃段线路将从遗址穿过。“我想麻烦了,又要让基建单位修改路线了。”
江章华的顾虑是有依据的,此前在考古发现宝墩古城内城墙时,文物保护部门已经与基建单位协商,对公路线路提出修改意见。“他们根据我们的意见,把地也划了,给农民的钱也赔了,现在我们又发现一段更大城墙,又要修改了。”
然而,建设方的配合出乎江章华的意料:“听说要修改方案,建设方立刻回复,完全接受考古专家的意见。”最终,新津及邛崃段线路由宝墩遗址的西北方向改道东南方向,通车时间也有所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