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专访/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访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
     
2013年12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难解
——访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
范 洁
孙华,四川绵阳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著有《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神秘的王国——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等。 董春洁 绘
  本报记者 范 洁

  与盗墓者“争文物”,与建设方“抢工期”,是考古发掘最现实的难题。然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行业生态的不健康,社会公众的不理解,则是文物保护更深层的症结。

  孙华认为,文物保护的第一步,就是对抗追逐利益的躁动心态,克服“一味求快”的痼疾。

  利益驱使形成畸形的全民收藏热

  记者:国内文物保护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孙华: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全民教育程度,我们国家都有待全面提高。这个问题反映在文物保护领域,就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畸形的全民收藏热。

  电视上成天播放“鉴宝”、人们天涯海角“淘古董”,表现出全民文物收藏的热潮。但这种热的形成却是利益驱使。很多人将收藏文物看作是财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出于对文物本身的审美欣赏与喜好,也不是出于对乡土、国家历史文化的热爱。

  大家都收藏文物,可社会上哪有那么多祖传、家传宝物?不少就是非法占有本属于国家或社群的文物。现在有人为获得文物,不仅到市场去买,甚至指使人去偷,从古代遗址、墓葬里盗,不仅偷小型的随葬品,连帝王陵前的大型石雕都敢盗,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吊车搬运!

  不仅地下文物受到空前威胁,地上文物也没能幸免于难。这里石像被搬了,那里木雕被锯了,防不胜防。按理说,不可移动文物应在原地保护,但我们的野外古迹很多,文物管理机构和人员又严重不足,不可能全面看管,有些文物不得不移至博物馆,否则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

  经历千百年风雨保存到现在的文物,躲过破“四旧”和“文革”的浩劫,却在今天遭到偷盗和损毁,足见保障文物安全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一个有利文物保护的社会环境亟待重建。

  法律制度不配套制约实际保护效果

  记者:今年国家已启动对《文物法》的修订工作,是否能够改善这种现状?

  孙华:《文物法》是依法保护文物非常重要的制度建设,但社会发展很快,一些条文已不适应。《文物法》的修订,是本着如何更好保护文物的宗旨,我认为应关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可移动文物存在的乱象,要加强管理。目前社会上个人间的文物流动和持有,并未纳入国家监管的制度框架中。我国正开展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那些归属国家管理的文物容易统计,但流散在社会上私人手里的,他不主动申报,我们怎么知道和监管?

  应该通过《文物法》的修订,将可移动文物纳入国家管理和保护的视野中,遏制收藏乱象迫在眉睫。首先,对私人购买、持有出土文物,国家应从法律法规着手,制定更严格的强制登记造册制度;其次,对于文物持有,采取相应的持有税、转让税和遗产税等方式加以制约,想要炒作拍卖“天价”文物,那就交税吧,这样就可以扭转社会对文物的盲目追逐。

  第二,对不可移动文物。目前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边设有一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但“保护规划”实行起来有难度,其根本症结在于文物所依附的土地权属问题。土地上的文物本体是国家的,文物周边保护范围的土地却是集体的,使用更是个人的。比如,考古队员要进行勘探调查,老百姓可不同意,他们会问“你凭什么在我的地盘上又搭房又盖棚?”

  既然我们国家要开展文物保护,就必然要承担相应成本。目前,中央财政只承担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的开支,文物保护区域土地权属的变更补偿和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而这恰恰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经费大头,地方财政往往是没有能力承担的。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完善,文物保护规划就会成为“墙上挂挂”的规划,难以落实了。

  考古人员与施工单位一次次“交锋”

  记者:目前,考古发掘仍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但时常遭遇“抢工期”“抢经费”等难题,对此您怎么看?

  孙华: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矛盾在考古界普遍存在,这与我们国家正处在大规模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时期有关。城市扩大就要开展大范围的基本建设,这就不可避免牵涉古人留下的文物。

  对于基本建设项目,在立项建设前要报请专业考古机构勘探,有文物要抢救发掘,这是国家和地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但是,建设方有时为赶工期,不顾考古的客观规律而催促考古单位加快速度;有些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建设方还想方设法规避考古勘探,在发现文物后甚至担心影响工期而隐瞒不报。

  按照《文物法》规定,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这是目前基本建设中地下文物抢救保护的主要方式。但从长远看,由国家财政负担恐怕更有利文物保护,很多问题也将解决。当然,制度改革是系统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审慎处置,如果取消了基本建设收费,国家财政的配套政策却没落实,就会造成对文物的更大破坏,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

  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量之大,使地方考古研究所疲于奔命,考古人员被绑定在这些项目上连轴转,不断“救火”,没时间整理消化考古资料,无法转化为研究成果。

  按照国际通行法则,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达到70%才算稳定,我们现在城市化率是52%。有专家测算,我国城市化进程要到2030年才会基本停止。这17年间,前5至10年肯定还有许多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房地产、工业区建设仍是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基本建设中的考古问题在近年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怎么办?只能在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寻找一个最恰当的折中点,做到相对平衡。

  “以新换旧”理念催生仿古建筑热潮

  记者:近年,有些地区一边盲目拆除古建,一边又大兴土木仿古,为什么会呈现这种乱象?

  孙华:拆毁真文物,仿造假古董,这是由多方原因造成。一方面是文化传统,我国古代的礼器被赋予权力等级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真假的辨识。与之相比,建筑则被视为“衣服车马”,升了官、发了财,就要去旧换新,以光大门户。没有将历史建筑作为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看待,这种观念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纠正。

  其次是建筑传统。西方修建一座教堂或宫殿,往往希望它能成为一件传世之作,故调动一切技术,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建设。而我们营建一座都城,兴建一座庙宇,往往一味求快,一般几年就完工,恨不得今年开工明年就能使用,建设时间短,人们也不那么珍视先前的建筑。

  其三是好大喜功的政绩观。有些地方的干部有一种宗教的功德思想,认为把前人留下的建筑维修得再好也看不出自己的作为,只有平地起建新建筑才是自己的创造,从而造成真正的文物破破烂烂,新建的假古董富丽堂皇。

  当然,大型建设工程还牵涉各方利益,这更是造成有钱建新建筑而无钱修古建筑的另一个社会原因。

  文物不可再生,修得草率就是破坏

  记者:您认为在文物保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急需解决?您有什么建议?

  孙华:文物修复方面,我们应该养成精工细作的习惯,克服简单急躁的作风。

  我们都知道,文物修复难度大,修复一座建筑往往比重建更困难。例如一根柱子下部朽坏了,需要寻找与之相同的木料来修补,加工和拼接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拿最简单的古建筑白墙刷石灰来说,生石灰加水后需要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石灰的“火气”才能消退,刷的墙才会洁白持久。现在许多古建维修项目急于完工,往往将生石灰加水后直接往墙上涂抹,操之过急,白墙很快就褪色变黑。

  文物修复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中国地域文化多样,北方匠人的手法不一定适合南方,反之亦然,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物,其技术和工艺更是与中心地区不同。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修得草率,就是破坏。草率的修缮多进行几次,真文物可能就被修成个假古董。非常重要的文物建筑维护,如果现在技术或方法不够理想,不如缓一缓再修。比如山西应县木塔,全国不少科研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着手制定保护方案,但至今没有一个获得通过,更别说开工维修。为什么?应县木塔只有一个,太重要了,不敢轻举妄动!目前提出的方案尽管有的相当不错,但还不够完善或万无一失,所以不敢贸然决定。

  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我相信,今后即使应县木塔的修复方案确定,其维护工程也一定会是极其审慎而缓慢的。我们所有文物的保护,都应该像应县木塔保护工程那样,宁可慢一点,慎重一点,这会是“功德无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人才/招生培训
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难解
新民晚报专访/新视界A16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难解 2013-12-08 2 2013年12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