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书中性格鲜明的孙悟空,一心拜佛的唐三藏,好吃懒做的猪悟能,甚至安心赎罪的白龙马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唯独最默默无闻的沙悟净被忽略在了一边,仿佛他是个似有似无的人物。
说实话,从我仅读完的五十回中,沙僧就隐藏着十分鲜明的性格,看似任劳任怨,要法力没法力,要武功没武功的他,却是思想最成熟的。
当悟空八戒吵架闹事时,沙僧一心护着师父。当一行人又累又渴时,他也不抱怨,继续提着行李。就算提供意见,沙僧也必定是最保守的一个。而这一切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代表着他明事理,头脑清醒,从而看似“脱俗”。
悟空八戒吵架时,他不参与,因为这无济于事;渴了饿了,他也一声不吭,因为吵闹和抱怨换不来食物,在节省体力的同时快点想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每每需要做抉择时,必定是有危险在前方等待着他们,宁可在原地多待一会儿,想出周全的对策也不要盲目行动,保住师父的安危最重要。
沙僧的丰富经验从何而来呢?这与他的背景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是卷帘大将的沙僧,由于在蟠桃会上犯的错,被玉帝贬下界后,七日一次的万箭穿心和其他惩罚使他饥寒难耐,幸好观音出手相救,才得到这一赎罪机会。对于他来说,不再惹祸,平平淡淡就已经很幸福了,所以当悟空和八戒干无意义的事情时,他便不再参与,一心赎罪,这想必也是他最忠诚的原因吧。
在生活中,不也是一样吗?人积累的经验越多,也就越淡定,越成熟,越“与世隔绝”,脱离是非之间。因为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告诉他们想要保护自己,安然无恙,就不要参与没必要的事,招惹与自己无关的人,结果只可能是有害无益的。这可能会导致你感受不到辉煌的快乐,但能在大部分时间保护你的安危。
我想这应该也就是沙僧的想法吧。经验之谈,不可不信,感谢吴承恩为未来的我们若隐若现地传达真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借鉴的真理。感谢沙僧,感谢《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