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要“提速”
尽管刚开年,但到自贸试验区预约办理相关业务的企业、个人已经“排”到了2014年1月底,自贸试验区内的有些办公楼租金已经涨了近4倍,“自贸热”仍在持续升温。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改革”成为2014年的关键词。2014年,上海将着力抓好5项改革,即以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协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国资国企、城乡一体融合协调发展、文化体制等改革。其中,自贸试验区被寄予厚望,希望成为新形势下上海改革开放基因的“培养皿”。
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要聚焦制度创新,尽快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进一步提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试出部分成果,2014年下半年要交出答卷,同时还要持续有新的升级版制度创新探索。同时,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将与自贸试验区实现联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有望最先辐射到浦东新区。
负面清单要“升级”
“负面清单”是自贸试验区成立后“诞生”的第一项制度创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所列的9项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位列第三,排名仅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之后,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近日透露,目前2014版负面清单正在征求各方意见,管理措施可能缩短。“目前的负面清单叫2013版,意味着会有2014版,很可能还会有2015或者2016版。”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则表示,自贸试验区将结合2013版“负面清单”实施的情况做进一步评估,在商务部的指导下探索如何与国际多双边谈判的“负面清单”对接好,在保留不可变内容的同时,进一步细化措辞,细化到小类,同时加强与台港澳投资协定的衔接,争取在2014年上半年推出负面清单“升级版”。
法律保障要“跟进”
进入新年头,自贸试验区相关法律保障也将及时跟进配套。据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披露,全国人大已完成自贸试验区内调整实施有关法律工作,国务院也将作出专项规定,在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
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12个国家部委都分别制定了落实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措施,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目前相关部门现已着手起草自贸试验区条例,争取今年上半年出台实施。
本报记者 宋宁华
【相关链接】
自贸区建设大事记
■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启动。
■ 自贸试验区成立后,立即发布了2013版负面清单,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条。
■ 各项监管制度试点起步,这一制度核心内容是创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和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
■ 12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金融支持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便利跨境投资和贸易等方面做出了30条意见。
■ 12月28日,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平台启动仪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