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徐汇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活动启动。11月7日上午,普查办公室成员丁永坤与同事来到位于五原路的中国福利会办公室,中福会从事档案管理20多年的邱海娣拿着一份“中国福利会关于启用新印章的通知”,神色焦急地告诉丁永坤,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中国福利会将从2013年11月2日起启用新印章,原繁体字印章同时作废。
“这枚繁体字印章马上要被销毁了!宋庆龄先生担任中国福利会主席发文件时,曾一直使用此章。现在要被毁,我们实在舍不得啊!”邱海娣说,觉得这枚印章“挽救”无望,她已经把印章和相关规定拍好了照片,留作备忘和纪念。不过,她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普查工作手册》中写明,重要人物或著名人物使用过的印章可以算文物。“这枚印章现由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保管,估计还有一周时间,等我们拿到重新刻制简化字的印章,旧的印章就要销毁了!能不能想想办法啊?”
这枚中国福利会印章直径为5厘米,其中“国”、“会”为繁体字,木柄铜字,被誉为“永不磨损”的铜章,是1956年1月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救济总署授权启用并使用至今,保存完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福会历史上,这枚印章默默地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性时刻。在向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等领导的书面报告上,都曾盖用这枚印章。。“文革”期间,公章被封存10年,由“中国福利会革命领导小组”印章取而代之。“文革”结束后,经有关部门批准,此繁体字公章一直使用至2013年11月。
有着丰富经验的丁永坤看了这枚印章马上说,“这枚印章宋庆龄用了几十年了,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肯定属于文物范畴!”丁永坤当即向市普查办有关领导报告此事。与此同时,邱海娣也马上与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经办人联系,告诉对方文物管理部门认为“中国福利会”旧印章为文物范畴,请求对方暂时不要销毁旧印章。多部门协商沟通后,大家都积极配合“中国福利会”旧印章的保留保护工作。日前,中国福利会接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通知,取回了旧公章。按照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的原则,珍贵文物终于完好无损地“完璧归赵”。中国福利会领导表示,一定会妥善保管好这枚承载着特别意义的旧公章。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