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新民健康/名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性聋,最易被忽视的慢病
戴春富
名医榜 戴春富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专长:耳鼻咽喉科疑难杂症,特别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聋、眩晕、面瘫和侧颅底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周四下午
  ◆ 戴春富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听觉系统退化,并导致听觉系统功能障碍(包括外周和中枢部分)。这种因年龄相关导致的听觉系统退化出现的听力下降,在排除噪音、耳毒性药物和中耳感染等因素的参与后,被称为老年性聋。

  言语识别率下降是第一个症状。多数老人有一定程度的耳鸣,多为高调性,开始时仅在夜深人静时出现,逐渐加重,持续终日。听力下降呈缓慢进行性加重。

  目前老年性聋的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有效的干预策略主要为配戴助听器,极少数患者出现极重度听力下降时,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一般而言,佩戴助听器有适应的过程,一般1-2个月才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同老年性聋患者交流时说话应清晰,自然,不应大声叫喊;尽量靠近对方,特别是在噪音环境下,面对老人,让老人利用唇读更便于理解谈话内容;在谈话前提醒听者注意,考虑噪音环境状况长时间使用助听器易产生听觉疲劳,交谈时要有耐心。另同老人交谈时,应避免竞争性声源的存在,因此应关闭电视和收音机等声源。

  老年性聋的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发病原因不仅包含听觉系统衰老过程,还受到生活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老年性聋的发病年龄及其发展速度,与遗传因素有关。笔者目前正从事相关研究,以期为老年性耳聋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另外,老年性聋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如环境噪声、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肪饮食、吸烟酗酒、耳毒性药物或化学试剂、感染、思想生活压力加重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噪声,应从小做起,避免对听觉器官的慢性损伤。

  老年性聋患者由于长期听力障碍,同周围人的交流减少可产生社会孤立感,被社会抛弃感,生活质量下降。这种感情上的障碍值得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健康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专版
   第B07版:新民健康/名医
   第B08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体坛轶事
   第B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科普活动
老年性聋,最易被忽视的慢病
前列腺癌初诊患者可免费预约
爱耳护耳 健康听力
老年性聋误区辨析
手机App帮你听力自测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名医B07老年性聋,最易被忽视的慢病 2014-03-03 2 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