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政协统计,会议还没开幕,已有50多位驻沪全国政协委员备好了240多件提案。这个数字,已超过去年驻沪委员在整届政协大会期间的提案总数。
不同所有制财产地位平等应该入宪、做好我国专业服务业顶层设计、制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纲要、加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技术能力、工青妇等团体逐步退出公务员序列、修改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科技评价要引进国际同行评议……
翻阅这些提案,委员参政议政的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无论是以前很少触及的领域,还是他们思考问题的层面,都已为“全面”与“深化”两个核心关键词,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各个领域建言更广
网络借贷,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新词,但全国政协委员徐钧健已看到其中存在的风险与隐患。他认为,在立法、准入监管和经营规范等方面,国家都应当有所作为。
同样是关注金融变革,郭广昌委员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支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段祺华委员建言推动银行金融政策与文化产业并行发展;朱建弟委员则从改善金融中介服务业环境,提升内资会计师事务所金融领域服务实力角度出谋划策。
互联网金融监管、离岸金融贸易、两岸金融合作、自贸区资本账户开放……在驻沪全国政协委员已经提交的提案中,仅金融方面的提案就超过10份。
这还只是委员提案的一个领域。其他诸如制定适应国情的生物类似药技术指导原则,改进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立法,借鉴有关经验、推动结构调整,构建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等等提案,都让人耳目一新。它们也许看起来并不算“热”,甚至算得上是“冰点”,但无一例外地触及了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各个方面,体现出委员们建言献策的广度。
从制度层面思考更深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触动利益也触动灵魂的革命。“硬骨头”如何啃?委员们认为,必须从根本上实现制度的变革。
在全国政协委员段祺华看来,目前在法院内部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打招呼”“写条子”现象,特别是辖区较小的基层法院。段祺华认为,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关于地方各级、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的任免方式,将任免权力上调;与此同时,由最高院设置特殊派驻机构或小组,负责跟踪或复核可能会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的案件。
如何管好财政水龙头?要强化公开,不但要公开权力清单,而且要公开权力运行。周汉民委员建议,财政资金监管,除了完善现有预算制度外,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尤其是民生工程,一定要倾听民声。
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