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昨两天是该措施实施的第一个双休日,记者走访部分场馆后发现,一些场馆的优惠细则还在制订之中,对于科普类、人文类、爱国主义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场馆,参观者们的兴趣也冷热不均,还需要场馆在吸引人气上想办法。
优惠政策还需明确
记者走访了多个场馆后发现,对于电子学生证的使用方法和优惠措施,一些场馆的指引仍不够清晰。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售票窗口工作人员并不清楚电子学生证使用方法,走进场馆的检票口才看到有指示牌指引电子学生证刷卡方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馆门票为30元,学生证优惠价是15元,电子学生证的刷卡优惠可能在七八元左右,不过具体优惠细则尚不明确。和同学结伴而来的高中生小杨也表示,还不知道有电子学生证优惠参观这事。记者致电东方体育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优惠细则也尚不明晰。
记者采访了几所学校的老师,有部分老师表示在家校互动上已经做过推广,也有部分老师表示不知情,此外,也有一些学校电子学生证还未完全发放,也导致这一新政知晓度仍需提高。
人气指数各不相同
虽然都实行了门票免费或优惠参观,不同场馆的人气指数不尽相同。场馆的内容是否生动有趣、互动性强不强,成为决定人气高低的关键因素。记者昨天下午来到建国西路上的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刷卡器上显示两天内已有168人次前来该馆。“小朋友好像都知道,都是自己主动过来刷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很多年轻参观者是被近期该馆举行的“地球村的孩子”文化展吸引,展品中包括展现各国儿童快乐纯真天性的各类绘画、摄影、雕塑,以及镀金奶嘴、粘土娃娃等精美可爱的手工制品等,吸引了不少小观众的目光。
而昨天上午10时左右,位于甜爱路上的鲁迅纪念馆和门前热闹的广场舞人群相比,显得冷清很多。工作人员坦言,鲁迅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9年起正式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多为学校集体参观,学生自发前来参观的热情不算太高,双休日一天也不过20余人。
市教委表示,随着200余家各类场馆相继开放,各场馆和教育部门将携手为不同学段学生设计内容不同的活动菜单,并将把活动内容和校内课程进行整合,使得电子学生证不能仅仅完成“签到”,而是一把“金钥匙”,吸引学生开启知识学习大门。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赵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