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洲崛起有关
“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如果隔断了与非洲的联系,大国地位将岌岌可危。”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运国表示,大国在非洲的博弈,与非洲在国际政治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崛起有密切关系。
首先,非洲大陆的54个国家被喻为“联合国票箱”,非洲国家的态度直接影响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因此,争取非洲国家的支持,对大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非洲大陆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经济步入快车道,除2009年外一直保持5%左右增速。世界银行上月发布报告指出,去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长4.7%,今年预计仍将保持强劲势头,在投资和消费的强力拉动下或将达到5.2%。无论作为矿藏宝库还是作为潜在市场,非洲对大国都具有巨大吸引力。
更关注中非关系
舒运国表示,由于大国的活动为非洲提供了新的发展和机遇,因此总体而言,非洲国家对中美日在非洲的正常活动或竞争表示欢迎。但从非洲舆论的总体评论来看,非洲国家更加欢迎和关心中非关系的全面发展,认为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发展。
他介绍说,对中美在非洲的博弈,埃塞俄比亚《报道者报》的评论文章极具代表性。文章指出:首先,中美在非洲大陆的活动具有相同一面,都努力推动对非贸易发展;都同非洲国家达成协议,不仅对非洲国家进行大量投资,还提供贸易优惠政策;在国际反恐和文化领域,中美都与非洲国家展开合作。但中美对非政策的实质有明显不同。美国对非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非洲推行美国价值观即西方民主,所以在为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和贷款时,一般会附加民主、人权等条件。与美国相比,中国对非政策把中非置于平等地位,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因此在为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和贷款时从不附加此类条件限制。
而对于日本在非活动,非洲舆论认为,日本的目标一是资源安全,二是“入常”,三是抗衡中国。因此,非洲国家对日本的活动(包括援助)态度比较谨慎,关注度也远逊于中美。
中国有一定优势
尽管美日不放松同中国在非洲的“较量”,但舒运国认为,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一定优势。他指出,历史悠久的中非友谊为中非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相似的奋斗目标使中非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态度和立场;第三,中非合作论坛不但有力巩固了中非关系发展的成果,也将为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随着中国和非洲的发展与壮大,中非关系在各个领域有巨大潜力。舒运国指出,应充分利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拓宽和加快中非关系发展。他强调,在未来中非关系中,中国能做的还有很多。
由于中国对非投资过去主要集中于石油等资源性领域,留下了“掠夺资源”的话柄,目前中国也在努力改变这一局面,中非合作领域更为多元化。舒运国认为,今后中国应更注重对非洲民生方面的援助,让非洲人民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在文化领域,中国一向重视非洲当地人才的培养,但要改变只帮当地建学校却不管后续发展的做法,“在这方面日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