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国乎?学乎?
吴强
  吴强

  国学要入高考,消息传出,见仁见智。一句话、一篇文、一样措施、一件事情,总是有利有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批评者总能找出一点来,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本来,这事也不容易放在秤上称出个斤两轻重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是国学呢?这个问题,100多年前的中国文化界,就曾有过激烈争论。争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说国学不是什么,比说国学是什么要容易。西哲总不是国学、神学总不是国学、西方坚船利炮也不是国学。但国学究竟是什么?从这次的通识教材看,主要是四书外加道德经,换言之,主要是儒学外加老子。

  那么,问题又来了,其他如阴阳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农家等会不会也起而要求跻身朋友圈呢,要知道先秦的时候可是孔墨并称的。即便只说儒学,孔墨之后,儒分为八,有八个流派,孟子是其一。老孟是在后世发展中慢慢升格而孔孟并称的,更不要说四书要到南宋朱熹才形成现在的格局。

  当然,即便是这样一层层剥下来的“国学”,也有其绝对的价值。

  梁启超曾有比喻,“《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同样字字金精美玉,开卷有益、耳濡目染,对提高自身修养都有莫大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担心师资不够、唯分数论、僵化学习的观点都有点过分操心了。所有这些批评,用来批评任何一项目前已纳入高考的学习内容其实都是适用的。既如此,何须对国学另眼相看?

  其实,只是因为生而为中国人,才有“国学”问题;如果生在地球其他地方,一样有人类优秀文化的滋养,有其自己的“国学”,其中必定不乏闪耀真理光辉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讲,国学问题中,比“国”更应当让我们留意的恐怕是“学”。真正去学,才真正让自己受用,就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说,我敢打包票,谁读谁知道。

  君不见,《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上海花城
   第A26版: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27版:上海花城/辰山植物园
   第A28版:上海植物园·2015上海(国际)花展/上海花城
   第A29版:上海植物园·2015上海(国际)花展/上海花城
   第A30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1版:上海花城/古猗园
   第A32版:上海动物园/上海花城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商界/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广告
让政府采购的权力不再任性
国乎?学乎?
看花也赶时髦
用回避制夯实国企反腐隔离墙
因果
“违规广告”能否真正“叫停”?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国乎?学乎? 2015-04-02 2 2015年04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