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以东40余海里,有一个面积仅0.088平方公里的小岛,名叫佘山岛,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然而,因其战备地位重要,在这巴掌大的礁盘上,长年驻守着海军某部官兵,补给船十多天才能补给一次,若遇上风浪无法停靠,有时40多天也补给不上。
去年6月的一天,崇明县委领导带着农技专家和文艺演出小分队不辞辛劳上岛慰问官兵,农技专家现场传授种植适合海岛生长的蔬菜,讲解海水化淡水的应急方法,使小岛官兵实现了特殊天气情况下的自我应急供给。
县委领导每年都坚持上岛慰问官兵、现场办公解决困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崇明岛屿战备地位不断提高,陆海空、武警共20支部队进岛安家,每年数万官兵上岛驻训。面对越来越多的保障需求,县委县政府始终责任在先,始终做到“部队练兵打仗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部队执行任务短缺什么就保障什么”,及时为驻军官兵战备训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急事难事。
2013年,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400名新兵入营后,想要一块集中训练场地,却又不好意思开口。“部队所盼就是我们所办。”县委领导得知此事后,主动登门解难,排除各种矛盾,从县青少年教育基地腾出一块固定场所,每年无偿提供给支队开展新兵集训。县绿化市容管理局、爱卫办、电视台等单位跟进保障,一并解决营区生活垃圾处理、环境卫生消毒、有线电视及网络开通等诸多问题,使新战士一上岛就有“军营如家”的归属感。
驻军部队多、驻训官兵多,生活给养保障难,该县积极扩建军粮配送中心,为部队规划建起千亩蔬菜基地、万头养猪场,成为驻训和驻岛部队官兵名符其实的生活保障基地;
空军某部移防岛上,地处偏僻乡村、一线部队官兵家属小孩上学就业不便,该县在崇明中心城区规划73亩土地给该部建造公寓房,县交港局专门规划一条公交专线停靠该部营区门口;
某部两名干部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县委领导第一时间到烈士家中走访,并把烈士家属调到城区事业编制岗位就业,解决后顾之忧。
近年来,他们先后为驻岛空军、海军部队划拨训练用地6500亩,援建训练场地15个,修建战备公路和输油管线近百公里。
某部进岛后,需要建设一条数十公里长的输油管线,保障日常战备训练。由于沿途涉及3个乡镇、6个村、200多户居民,部队党委担心矛盾问题多一时难以解决。
县委领导走访得知这个情况后,将其列为当年实事拥军项目,由分管双拥工作的县领导牵头督办,特事特办,短短80天时间,一条高效优质的输油管线全部完成建设,投入部队战备训练。
像这样把一些重大难题纳入“项目化拥军”,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力量解决,是崇明聚焦战斗力拥军支前的一大亮点。打开该县2015年度“项目化拥军”一览表,32个具体项目赫然在列,从主要内容、实施单位到具体负责人、完成时限等要素清晰明了,措施具体到位。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邵 敏 丁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