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沪深股市出现超过5%的暴跌,令投资者非常恐慌。这次暴跌的起因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3家券商同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被调查的原因是3家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违规。融资融券业务是金融创新的产物,这几年还有不少其他金融创新的品种,今年6月中旬之后股市的多次暴跌,这些金融创新几乎都发生了问题,冲击了市场。该如何看待金融创新?
融资融券业务通俗说就是借钱买股票,对这个创新业务管理层很谨慎,从2006年发布试点办法至今已经10年,但2012年底才全面推开,时间不长,一开始很平稳。
今年,融资融券的威力出现了。上半年,融资额快速增长,从年初的1万亿元增加到6月份的2万亿元,带来股市暴涨。但是,6月中旬之后股市开始暴跌,不仅杠杠比例高的场外非法配资大量爆仓,而且波及场内融资,大量融资盘进行平仓,导致股市连续暴跌,融资额在短期内快速降低一半回到1万亿元的水平,而大部分股票价格也被腰斩。
今年股市的“过山车”当然有多种原因,但融资融券是一个“帮凶”,起到了助涨助跌的作用。特别是6月中旬之后的连续暴跌,可以说历史罕见,以至于证金公司等“国家队”不得不入场买股票稳定股市,因为市场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沪深股市历史上不乏暴跌,但像这次出现的流动性危机还是首次。假如没有融资融券,没有2万亿以及大量的场外配资,也许就没有这次流动性危机。
不光是融资业务,这几年不少金融创新业务都遇到了问题,比如股指期货,上半年的交易量大得惊人,对股市的暴涨暴跌也产生了影响。还有基金公司这几年推出的大量分级基金,令很多投资者非常受伤。
不能说今年股市的大幅震荡都是金融创新惹的祸,但是,的确需要对金融创新保持一定的谨慎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2008年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导火线是次级抵押债券这个金融创新品种。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金融创新更需要谨慎,因为往往还会走样。就说融资融券业务,其实,场内融资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总体上还是风险可控的,因为杠杆幅度有限,被强制平仓的数量不多。更大的问题在于场外,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突然冒出许许多多场外配资平台,这些完全违法的配资行为却无人监管,场内融资杠杆比例最多也就是1倍,而场外配资比例都是4倍、5倍,风险极大,只要股价下跌20%就会爆仓,但不少人为了利益愿意铤而走险。
场内融资同样存在不规范行为,融资业务规定了门槛等一系列条件,但一些券商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往往突破制度制约,给市场酝酿了风险。这次3家券商被查就是这个原因,其实,有问题的不止这3家,几个月来主要券商中近半数被查处。
那么,停止金融创新吗?不,我们不能倒退。发生一些问题并不可怕,就像在游泳池游得很好,到大海里游泳也难免会呛口水,中国资本市场从一个封闭的小市场走向一个全球的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
我们急需的是规范,这些金融创新都有许多制度制约,但在执行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就像中国目前并不缺乏法律,但有多少得到了完全的不折不扣的执行?现在需要的是保证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需要的是守住底线。
管理层近期出台一系列措施亡羊补牢,总体上对创新业务更为谨慎,比如,融资融券业务提高了保证金比例,也就是降低了杠杆率,使得风险更小一些;股指期货也提高了保证金比例,现在交易量大幅下降,投机行为得到一定遏制;新的分级基金基本上不批了,中国股市以散户为主,这种复杂的衍生品并不适合缺乏足够证券知识的普通人。
今年一些券商在创新业务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是前进中的问题,与2000年南方证券等一批券商倒闭有本质的不同,当时一些券商是挪用客户保证金导致到了破产的地步,是地地道道的违法。经过多年规范的努力,这种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目前的问题对券商的影响有限,对股市影响也不会很大,经过上周五和本周一的震荡,昨天上证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券商股涨幅居前。
只有规范才能长治久安,金融创新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
(作者为首席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