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很多好莱坞科幻大片都能在国内引发热议,从《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环太平洋》,到《变形金刚》《普罗米修斯》《盗梦空间》,这些科幻片不仅在中国搜刮了数以亿计的巨额票房,更引发中国本土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缺失的诟病。
今年,伴随着《蚁人》《火星救援》的火热票房和口碑,迪士尼的新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见图)也即将上映,科幻热潮暂时达到了一个顶峰。终于,中国电影人坐不住了,据统计,今年底至明年中,将有十多部国产科幻片投拍或上映。满心的期待能否等到未来的曙光?有业内人士预言,2016将是国产科幻片元年,可更多的却对结果不敢过于乐观。
扎堆造人气
去年,中影曝光了24个新电影项目,其中包括《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三部科幻片,均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预计制作成本分别是6000万美金、5000万美金、4000万美金。与此同时,孔二狗任CEO的游族影业召开发布会,宣布《三体》导演、演员阵容和拍摄计划。宁浩在《心花路放》后开写改编自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的剧本,离投拍也不是很远了。
除了以上5个源自刘慈欣的项目,张艺谋正在筹备他的首部英文科幻片《长城》,周星驰在忙他的第二部科幻片《美人鱼》,已预定了2016年贺岁档。另外,郭敬明、韩寒、陆川、黄真真、古天乐等导演、演员都表示了对拍科幻片的兴趣。就连马云也早已插足该领域,刚成立的阿里影业未来计划以拍科幻大片为主。
改编成热潮
影评人电子骑士说,他两年前就和科幻圈的朋友预测过,未来5年内肯定会有科幻电影的投拍热潮,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从爱情片、喜剧片到公路片、恐怖片,这些赚钱的类型国内导演都玩了一遍,就剩科幻片这块蛋糕。”电子骑士说,“强烈的市场需求就在那里,不管是有投机性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总会有人来吃的。”
早在几年前,刘慈欣小说《三体》和《乡村教师》的电影版权已经售出,但那时科幻还属于边缘题材,因而售价并不高。如今,刘慈欣成了“科幻文学大腕”,其作品也被各大影视公司争抢。据透露,刘慈欣已有5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另有数部已卖出版权。《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告诉记者,除了刘慈欣,科幻界知名作家,像王晋康、韩松、何夕的小说版权也都很抢手。据他透露,目前已经售出电影版权的20多部科幻小说,其费用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像刘慈欣这种级别的单本小说能卖到上百万元人民币。
编剧仍紧缺
但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明年一鼓作气筹拍的国产科幻片,基本都是改编自刘慈欣的作品。不少片商把“科幻文学大腕”的作品当成热门作品抢购,但电影公司在挖掘新人新作方面仍有欠缺。
究其原因,万达影业的柳庆庆分析认为,国产科幻类型片在近10年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缺少成功先例,因而片商肯定会更青睐有人气和销量的科幻小说进行改编,用大制作来吸引观众。
另一方面,如今写科幻小说的作者太少。据姚海军透露,能固定出作品的也就不到60人。“美国一年出版超过1000本新的科幻小说,而中国一年的数量不超过100本,是人家的十分之一。”
结果不乐观
对于部分业内人士提出的“2016年是国产科幻片元年”的说法,时代今典院线顾问吴鹤沪说。“如今,中国影片在资金和技术上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给拍摄科幻大片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但他同时也表示,虽然中国电影人开始走上拍摄科幻片的道路,但结果怎样依然不容乐观。不少观众的疑惑在于,中国电影人是否能拍好科幻片?比如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中国知名的第五代大导演,本身接受的是传统式电影教育,和国外那些从大学理科专业毕业的导演相比,对科幻的认识可以说少而又少。而第六代导演,如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王全安等,曾更加注重电影中自我个性的体现,比较偏爱艺术片。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科幻类型片的未来只能寄希望于年轻导演,尤其是受过海外教育的一部分电影人。他们的优势在于接触过更多、更先进的科学文化,有着更广阔的电影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本报记者 张艺 实习生 赵冰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