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科专业人才
去冬今春,申城遭遇流感突袭,儿童病例猛增,四家儿童专科医疗机构门急诊爆棚,市民就医怨声载道,医生护士也不堪重负。
市政协委员李芸告诉记者,按照计生专家的预测,“全面二孩”后上海每年增加的出生人口大约2至 3万人,即从政策实施前的24万增加到27万人,申城儿科医疗机构压力无疑更大。目前,上海每千名儿童仅有0.4位儿科医师,远低于美国的1.46。李芸建议,本市就应当未雨绸缪培养儿科专业人才,同时,要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和吸引力,为儿科维持正常诊疗、完善人才结构奠定基础。
新建公共托育机构
除了医疗,孩子的入托、入学最让家长忧心。从目前来看,上海市公共托育服务的严重不足,使得儿童的照料和养育必须由家庭自行承担,不仅3岁以下的幼儿,3-12岁儿童的家庭也面临同样问题。
“上海的幼儿园和小学的放学时间均在下午4时左右,而父母的下班时间则集中在下午5时半到6时之间,使得放学后的儿童经常面临无人照顾的情况,寒暑假则更是如此。”裘索建议,尽快出台0-12岁儿童公共托育服务的相关法律,完善针对0-12岁儿童的公共托育服务。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上海市保育人才的培养,新建0-3岁儿童的公共托育设施。同时,丰富3-12岁儿童公共托育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降低二孩养育成本
作为民主党派,台盟上海市委也十分关注二孩政策的配套问题。调研发现,在符合新政的家庭中,37%的家庭明确表示是因经济原因不打算要第二个孩子。为此台盟市委建议,可以家庭为单位,对于生育二孩的家庭适当减少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将义务教育扩大至幼儿园阶段,减轻二孩家庭的教育负担与支出;不增加企业缴费比例,将因生育数量增加和生育假期增加的资金统一由生育保险资金支付,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足。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