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以原创扶持青年致敬大师
~~~以原创扶持青年致敬大师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600分钟
浓缩600年精华
以原创扶持青年致敬大师
朱光 王剑虹 朱渊 乐梦融
  艺术是一条绵长的河,古往今来,大浪淘沙。艺术节的持续举办,就是在向我们传统汲取精华的同时,在当代坚持原创,扶持青年,并在整个汲取过程中,不忘向大师致敬。今天开幕的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依然保有传承与创新的思路,在中国本土受邀作品里,无论是在剧(节)目设置还是板块设计中,处处体现原创、传承、创新与致敬的内在关联。

  戏曲  百年原创存精华

  与发源于古希腊的戏剧不同,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戏曲,始终是神州大地绵延数百年的原创精华。今年艺术节的戏曲剧目兼顾古今,上自汤显祖经典之作“临川四梦”,下至今年新创作的评弹《林徽因》、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值此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上昆《邯郸记》将于上海大剧院上演。该剧由“昆大班”老艺术家计镇华于10年前创排,是“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被认为是戏曲史上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代表性作品。此次由京剧院青年老生演员蓝天和上昆“昆三班”旦角演员陈莉担纲主演。

  将在逸夫舞台上演的“600分钟600年——中国戏曲经典名家盛荟”可算是在600分钟内“速成”百年原创精华的精粹,也是艺术节汇集戏曲名角最多的一台演出。届时,将有来自7个省市、9个剧种的14位当今戏曲界代表人物集聚上海,分3场演出,集纳20折来自天南地北的经典戏曲折子戏,荟萃为一部活化的中国戏曲“浓缩大观”。此次献演的剧目全部来自于传统,每一折都由艺术家们精挑细选,是他们认为最能够代表剧种特色和个人水平的代表作,其中有半数以上是他们第一次在上海演出。

  由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制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见图3),是本届艺术节唯一一台京剧参演剧目,也是新近原创的作品,讲述孔子七世祖正考父严以修身、清廉从政、恭勤为民、忠义传家的故事。该剧集聚了众多国内一线主创与梨园名家……

  舞蹈  根植本土重创新

  近年来在国际舞坛影响巨大的中国舞蹈家代表人物——谭元元和沈伟,也带来了立于世界舞蹈前沿的创意佳作。阵容强大的《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舞蹈专场中,集结来自5个国家8个知名舞团的10位顶尖艺术家,让观众身处上海,面向当代,领略全球最新舞蹈创意。舞蹈艺术家沈伟带来的《天梯》和《地图》(见图1),则是首次在国内呈现的创新形式现代舞。《天梯》受超越现实主义画作启迪,将舞台转换成另一个梦幻世界。《地图》里,舞者会伴随着沙漠乐章旋转、跳跃、转体,在舞台上以“自然身体发展”勾勒出另一个想象空间。

  关注人、人与自然、人与其内心和谐的编辑张继刚,将这些感悟融于新作《侗》(见图2)中。以游子的乡愁为足迹,让人们走入遥远的侗寨,走过“阳春”“清夏”“三秋”和“九冬”,用四季做节点展开侗族生活画卷。

  扶青  青年编创有古韵

  艺术节耕耘5年的“扶青计划”,正是青年艺术家得以茁壮成长、创意作品得以优化呈现的绝佳平台。今年“扶青计划”将上演10部委约作品,涵盖戏剧、舞蹈、音乐、装置等各种类型。要想胜出,重在创意。其中,有2部作品,旨在向大师致敬。

  青年钢琴家顾劼亭借力苏州昆剧院,联合出品了戏剧x音乐事件《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以一种全新的舞台形式通过德彪西(钢琴)与杜丽娘(昆曲)两个人物的相遇及平行关系,表达了对东西方文化相知、相通和相融的艺术认知。

  此外,国内首部App沉浸式戏剧《双重》采用了手机App+真人引导触发剧情的形式,通过新闻弹窗、微信小视频、电话通讯等形式帮助观众进入剧情,推动剧情发展,给观众带来多维度的探索与浸没式的戏剧体验。而有网络神曲制造机之称的“彩虹合唱团”,也将推出最新力作《落霞集》(又名《甜酸苦辣》),意为让你的“味觉”被“听见”……

  展览  艺术混搭作纪念

  11月6日到11月15日在上海壹号美术馆举行的《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逝世130周年纪念展》,将以音乐与艺术展览融合的方式,纪念这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李斯特在世的75年,正是欧洲肖像画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多元化时期,这一内在逻辑,使得音乐与展览得以混搭。展览将为观众展示当时盛行的肖像画、文献手稿与历史照片等,意图呈现李斯特的璀璨人生,且让观众了解他生活的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代。包括李斯特的遗物、照片、手稿等大量展品都是由李斯特故居博物馆静心挑选后带来了上海。这对中国数百万琴童而言,是一个颇有意趣的展览。

  正在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叶锦添:流形》艺术大展,是叶锦添这位得过电影类服饰设计大奖的艺术家,在创作世界中遨游的成果。这是他的艺术创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广泛的一次亮相,且成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第一个开展的展览项目。

  展览引领观众深入叶锦添的创作世界,全方位展示艺术家全心打造的繁华图景。展品的创作时间跨度逾20年,纵横多个艺术领域,囊括叶锦添在不同阶段,以服装、雕塑、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的艺术创作。其中40余件珍贵服装原件,不仅包括叶锦添为电影《卧虎藏龙》、《赤壁》、《夜宴》,舞台剧《孔雀》、《郑和1433》等创作的服装,还精选了叶锦添充满个人风格的独立创作。这些不同时期、媒介各异的作品既代表了叶锦添个人艺术表达的巅峰,也彰显了东西方文化在现代艺术语汇中的交汇,凸显了其多年实践并倡导的“新东方主义”艺术理念。        

  首席记者 朱光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朱渊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03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04版:宝山教育/新民教育
   第B05版:宝山教育/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让艺术“溢出”剧场融入城市
600分钟 浓缩600年精华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600分钟
浓缩600年精华
2016-10-12 2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