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想而言,美国总统大选信奉的是“少数服从多数”,而非欧式“一盘散沙”似的比例代表,其特点是行动力强,能在社会变革之际,通过领导人的更替扭转国家政策方向,以适应新局势。因此,历届总统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总统没有选区,他要服务的是整个美国”,与盘踞于一城一地的国会议员拉开“差距”。当然,任何一个政治家都难以获得所有团体的青睐,但其中的代表人物总是能够在时机到来时构建出“前所未有”的政治联盟,甚至使得这一结构延续几十年之久。在现代的诸位美国总统中,罗斯福和里根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通过大选塑造出的政治联盟和格局,不仅使自己坐上美国总统的宝座,而且能够于社会分裂之时尽力弥补中间的裂痕。
若按照这一标准,如小布什一般放弃争取中间选民、诉诸于动员基本盘的竞选策略就已经可以被称作是“歪门邪道”。更不用说希拉里和特朗普此次乱战,虽然美国社会变革情绪已值爆发之际,但双方的表现却都只能用“不堪”来形容。自称为“反既得利益集团代表”的特朗普虽然行为标新立异,在政策上也摆脱了共和党主流派的束缚,但是他在团结了一批选民的同时,却又采用“制造仇恨”的策略攻击少数族裔、女性、穆斯林等多个团体。从格调上来说,特朗普甚至连一贯擅长极化选战的共和党主流派都不如。
反观希拉里,她的问题首先在于选战打得毫无新意和进取心;其次则是因“邮件门”曝光的种种信息看来,希拉里确实深深陷入了华盛顿权力交易的泥潭。值此人心思变之际,对阵双方却更多是借助选民“决不能支持对方”的心理来获取选票。因此这场大选不仅远远称不上有什么意义,甚至比起小布什的“平庸选举”也要等而下之,而是结结实实的失败。
更让美国人忧虑的是,大选的结束并不是两个阵营恶斗的终点。
总统选出来了,美国的好戏还在后头。
肖河(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