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赴宜兴参加《匠心独运,达者永恒——徐达明紫砂艺术与陶瓷藏品纪念展暨研讨会》。徐达明是宜兴著名壶艺大师徐汉棠的大儿子,青箱家学、壶艺精湛,尤以紫砂红木镶嵌壶名重艺苑,可惜天嫉英才,于去年初春归道山。
上午在宜兴的纪念活动结束后,徐汉棠先生邀请我们下午到他家做客。徐老的“自乐轩”坐落在风景秀美的河畔,庭院中各种盆景造型旖旎多姿,各种花卉竞相争艳。徐老的客厅宽畅明亮、洒满了春阳,博古架上那些精心培育的迷你小盆景,青葱苍郁,玲珑婉约。出生于1932年的徐老今年八十又五,但依然精神矍铄、谈锋甚健,可谓是壶中日月,紫瓯乾坤,金砂晚晴。在阳羡雪芽茶的清香中,徐老说自己现在是赏壶弄砂养盆景,乃晚年老有所乐。
徐老是很睿智的,他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想参观他楼上、一般不对外开放的《徐汉棠紫砂精品陈列室》。在我们坐了一会后,他便起身亲自带我们上二楼,在陈列室外的墙壁上,挂着他弟弟、也是著名紫砂艺术大师的徐秀棠写的一副对联:“景舟嫡传第一,徐门壶艺首领。”可谓是相当简练地概括了徐老的生平。他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跟当代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学艺,朝夕用功,精勤不懈,是深得顾氏嫡传的第一大弟子。他们徐家是陶都制壶的名门,他的父亲徐祖纯早在1915年就在蜀山开设了福康紫砂店,祖传世袭,春秋持奉,他以深厚的造诣与独特的风格成为“徐门壶艺”的公认首领,驰名于海内外紫砂界。
当徐老从衣袋中摸出一直由自己保管的钥匙,打开陈列室的大门后,使我们犹如进入了一座紫砂艺术的大观园。整个陈列室展示着徐老半个多世纪以来数百件精品力作,可谓是琳琅满目而令人震撼。这些典雅端庄、古朴雍容、造型独特、气韵隽永的紫砂大师之作,从《菱花提梁》、《水波提梁》到《灵芝提梁》、《大彬提梁》,从《古兽窥今》、《碧海明珠》到《如意仿鼓》、《祝福朱泥》等,平时大都在画册或纪录片中看到,如今零距离地观赏,真是光华潜蕴、珠圆玉润,大饱眼福。
徐老除壶艺名闻遐迩外,他的紫砂花盆,也堪称一绝,有独步艺坛“徐氏花盆”之誉。在陈列室展柜及博古架上,放着各种款式的花盆,特别是一百多只迷你小花盆,又称“掌上花盆”,造型古雅别致、泥料精醇华润、装饰简洁秀丽、做工考究细腻,凸显了可贵的工匠精神。就在这些小花盆的旁边,放着一方青田石章,印文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徐老见我对这方印感兴趣,便拉开了记忆的闸门:“‘文革’中,我一个人躲在角落悄悄地做这些小花盆,后被造反派发现了,他们就把我的这些小花盆一个个钉在厂门板上,旁边醒目地写着‘这是为什么人服务!’我当晚回家就刻了这只图章,理直气壮地回答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并盖在花盆底上,继续坚持做。”
当时这批掌上花盆共做了250个,后大都被上海盆景协会会员所收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有位姓江的收藏家钟情于徐老的掌上花盆,花了不少精力专门收集,收了100多个。晚年的徐老对这批掌上花盆念念不忘,这是一批不可复制的紫砂花盆经典之作。于是,他委托其好友、《文汇报》资深编辑、陶瓷收藏家金晓东先生与那位江先生商量,终于以重金又重新回购了这批掌上花盆,使之成为徐氏紫砂艺术藏品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