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形象,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塑造的。在小说和京剧中,杨子荣的夫人都没有出现,但现实生活中,童祥苓的夫人、梅兰芳大师的亲授弟子、京剧艺术家张南云,和童祥苓一起谱写了一段非凡的人生故事。
因为年轻时练功、常年演出,如今年过80的童祥苓腿脚不太灵活,这时,妻子张南云会搀扶着他;由于眼底黄斑病,张南云视力逐年下降,几乎看不见了,这时,童祥苓成了她的另一双眼睛,他搀着张南云一起走。他们互相搀扶、爱护。今年5月4日,正是他们结婚61周年纪念日,他们相伴走了61年,一定会走得更远、更久……
“包办婚姻”,不离弃,相濡以沫永久
1956年,童祥苓和张南云由父母做主结婚。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可他们当年并不是自由恋爱,纯粹是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56年5月4日在当时辽宁鞍山的工人剧场举行了婚礼。
虽说他们是先结婚、后恋爱,可这对“结婚以后才牵手”的夫妻,一生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曲折、磨难和坎坷,始终是夫唱妇随、相亲相爱。
1966年,毛泽东在北京京西宾馆看完《智取威虎山》的演出,上台接见演员时,让童祥苓站在他身边一起照相留念。可见,毛主席对童祥苓的表演是满意的。这让童祥苓无比激动,当晚他就给姐姐童芷苓写了封信,告诉她演出成功的消息,因为童芷苓十分希望童祥苓演好《智取威虎山》。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公映,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浓眉大眼一身正气,穿林海、跨雪原智勇双全、潇洒威武……随着电影海报、宣传招贴的漫天飞舞,童祥苓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审美、欣赏的独特对象,真正成为了几亿人口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张南云,这位杰出的舞台艺术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无论童祥苓遇到什么沟壑、起伏,她始终默默站在他的身边,没有怨言、没有离弃。在童祥苓“三进三出威虎山”的日子里,作为妻子的张南云一直陪伴在身边。排练的时候送汤送饭,挨批斗的时候衣不解带地陪在身边。拍电影的时候,夫妻两人分开近两年,张南云独自拉扯两个孩子,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子在丈夫最困难的时候显示出了她的坚韧。
儿子童孝天深有感触地说:“无论在什么时期,每逢我父亲演出,一周前,我母亲就开始从行头、化妆、饮食……仔细准备。有时父亲住院,都是由我母亲亲自打点饭菜送到医院,尽管她视力很差,但她一定亲力亲为,不让我们子女插手。同样,每逢我母亲生日,我父亲再忙,晚上也一定赶回来为母亲庆生,老早买不起蛋糕,父亲一定亲自下厨,为母亲做几个可口的菜,让母亲感受家的温暖!”
“患难与共”,开饭馆,姜文登门拜访
走下舞台的童祥苓夫妇,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操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天下父母心。很多年以来,他们夫妇也一直没有顾得上照顾两个儿子,以至于想让儿子学唱戏的愿望都没能实现。1993年,童祥苓提前退休,回家开起了小饭馆:“小童面馆”,后来又改名“童祥苓饭馆”。
开店自然也是迫不得已。两个艺术家开饭馆谋生,自然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关注。有政协的领导对童孝天说,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可童祥苓不让;又有一家大企业老总,也是久仰童祥苓的大名,看到如此境况,主动提出,只要童老师每天到他们的销售部门坐坐,什么也不用干,我就给你年薪,童祥苓也不愿。那个时候,是崇尚万元户的时候,可童祥苓对儿子孝天说,宁可自己刷盘子刷碗,还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要给他人添麻烦。
童祥苓坚决不肯用自己的“牌子”去换取各种便利。他觉得,自己动手劳动,不丢人。他至今还深有感触地说:“开饭馆的那8年,是第一次全家人在一起生活的8年,这是一段永恒的温暖回忆。”
一次,童孝天踏出店门想回家,看到一位穿着军大衣的年轻人,蹲在店门口,就上前问他,有什么事吗?他说,我就想来见见童祥苓老师。孝天说你是谁啊?他说我是姜文,来上海参加电影节,抽空就想来看看童老师,吃吃面、聊聊天。当时,童孝天一时想不起来姜文是谁,姜文说,我就是那个演《芙蓉镇》的姜文。童孝天这才知道,这个穿着普通的年轻人就是闻名遐迩的姜文。孝天给父亲打了电话,结果姜文不但吃了面,还与童祥苓老师聊了整整一个晚上。临走,姜文给孝天写了一张字:“孝敬父母”。
到了2007年,童祥苓夫妇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很多外事、演出活动,关门大吉。舞台小人生,人生大舞台。童祥苓、张南云两位京剧艺术家在生活中的泰然,又让我们看到了老艺术家在人生舞台上自强不息、正直处世的感人一面。
尽心授徒,传薪火,圈内外双丰收
童祥苓不仅以《智取威虎山》名扬天下,传统戏同样也非常精彩,他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一剧中,分别饰演鲁肃、诸葛亮、关羽三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
张南云艺宗梅(兰芳)派,却是梅、荀(慧生)兼长,尤其是《诓妻嫁妹》,一人前后分演两个角色,分别以青衣、花旦见长。
2016年6月28日晚,以“纪念建党,献礼祖国”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京剧交响演唱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来自京津沪的名家云集,当天的压轴大戏就是耄耋之年的艺术家童祥苓偕夫人张南云登台。当童祥苓再次唱出了那段家喻户晓的“今日痛饮庆功酒”,唱至最后一句“甘洒热血写春秋”,全场一片雷动。张南云唱了一曲《红灯记》选段“听罢奶奶说红灯”。童祥苓表示,自己身体不是很好,因此很少有公开演出,但这次党的生日,不管怎样也要登台唱一曲,表达心意。
如今,年逾80高龄的童祥苓,因为早年练功、超强度演出落下的病,使他行动有些迟缓。但从来不收徒弟的童祥苓对上门求教的演员和票友,只要身体允许,他都不会拒绝,因为京剧艺术需要传承。
2015年11月29日,作为文化部推出的“名家传戏——当代京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系列演出之一,童祥苓负责传授骨子老戏《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简称《失·空·斩》),担纲主演的是上海京剧院当红老生傅希如。这出戏对演员要求很高,演员要通过唱念做打表现出诸葛亮的威严、懊悔、紧张、故作镇定、潇洒自如、愤怒、不忍等复杂神态和情绪。
童祥苓虽已八十高龄,但精神矍烁,在家里耐心细致地给傅希如说戏,排练时亲临现场指导,观察傅希如的表演,然后给他总结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不错,哪些还需要改进。
原本,他们夫妇俩不愿收徒,生怕有些人只是图老师的名头,并不想好好学戏,这就误人子弟了。2016年9月16日中秋佳节期间,童祥苓破例首次收徒,徒弟是执著的、痴迷京剧艺术、崇拜童祥苓德艺的书画家沈沪林。
张南云也不肯收徒,后来因为沪林介绍,一位热爱京剧艺术的歌唱家潘幽燕,在童家遇见了张南云,感觉很亲切。张南云感到她的诚意,又发现她嗓音条件不错,便收了下来。
后来,一位英俊的西北小伙郭雨昂,来上海考戏校,可是没有他想学的男旦行当,只得改学小生。他辗转找到了张南云,一定要拜张南云为师学艺。在拜师会上,张南云语重心长地对郭雨昂说:“我给你的礼物就是,当年梅兰芳先生收我为徒的时候说的教诲,‘想把戏演好,先要做好人。学戏,光是学会了还不成,要把人物的内心真正地演出来。成了角儿以后,不能忘记跑龙套的,光杆儿牡丹是不好看的。’”
京剧艺术,要想薪火不断、生生不息,就要有更多的沈沪林、潘幽燕、郭雨昂这样的后继人;更需要童祥苓、张南云这样的艺术家精心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