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地下铁道》
于是
  ◎ 于是

  2016年下半年美国最火爆的一本书当属《地下铁道》,一揽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美各大图书排行榜之冠,获得2017年普利策小说奖。故事讲述的是黑奴少女漫长而艰辛的逃亡,基于流传已久的传说,映照出当代知识分子对自由和历史的全面反思。

  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生于纽约,今年48岁,棕黑肤色,留着脏辫。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写过不同类型的小说(包括僵尸题材的通俗小说),但始终没有涉及过黑奴历史,担心自己处理不好这个宏大主题。本书从构思到完成足足用了十六年!其间他不断进行其他项目的写作,但始终没有放弃,直到事业有成,当上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才决定写出科拉的故事——其实,原本的主人公设定是个男孩。“科拉的形象不会在十五年前出现在我头脑里,因为那时我年轻,太自我中心,不懂得感同身受。”

  地下铁道(Underground Railroad)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指代美国内战前废奴人士为协助黑奴逃难而设立的秘密联络网。但在以此为灵感的这部小说中,文字塑造出逼真的列车,想象超越了史实——以至于奥普拉读到列车从地下车站出发、驶上旷野的时候不得不停下,特地去复查十九世纪的地下铁道传说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事?

  怀特黑德是这样回答的:“很多人一开始听说地下铁道,都以为是地铁、或起码有个车头在跑,当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会感到失望。于是,我想:如果用文字写出一条货真价实的铁路,从这个州到那个州,所经历的每一州都象征着不同的生机或危机,那会怎样?”

  逃出佐治亚州的棉花种植园,科拉坐列车来到了南卡罗来纳州:象征着伪善生机、虚伪希望的第一站,享受了一段好日子,有书读,有班上,有钱赚;但她和同伴很快就发现:白人给的自由、教育、医疗都是幌子,实际上要让黑人心甘情愿地配合他们的性病实验和绝育计划。

  这一段充满神来之笔,尤其是科拉在“自然奇迹博物馆”做展示演员的那一段:她不喜欢按照顺序演绎黑人从非洲到美国的历程,因而自作主张,反过来表演:从“种植园”到“运奴船”再到“非洲腹地”的过程,这让她深感慰藉。“就像时光倒流,美国不断松脱”。我也很喜欢她在课堂里发现祖先的语言消亡了,“从跨越大洋开始,随着时间流逝,词语和他们阴阳永隔。为了简明扼要,为了抹掉他们的身份,为了扼杀起义。所有的词语都没了。”这也是种族压迫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初、最能切中本质的割裂:将黑奴的自我认知和宗族源头狠狠切断。

  汹涌而来的自由假象让科拉开始思索自由的真相,在诞生《独立宣言》的那个美国:“‘所有人’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因为他们夺走属于别人的东西,无论那是你能抓在手里的,比如泥土,还是你抓不住的,比如自由。……用偷来的身体耕作着偷来的土地。这是一台不会停工的引擎,它饥渴的锅炉由鲜血供养。”

  科拉发现了世间有太多难以置信的危机。她必须继续逃亡。地下铁道将她从南卡罗来纳州带到北卡罗来纳州。第二站浓缩为一间无法站直身、必须保持安静的小阁楼。面对废奴主义、黑奴逃亡,这个州的白人越来越恐慌,因而转用血腥屠杀的恐怖镇压法:黑人反抗者和白人告密者的尸体挂满路边,骇人听闻;社区公园里还要每周上演宣传剧目,激发恐怖和恐慌气氛。

  科拉在阁楼里躲了几个月,这一段会很容易让人想起二战时期写下《安妮日记》的犹太少女。 庇护她的老夫妇被无情处死。一路追来的猎奴者欣然收押科拉,她没想到,熬过田纳西大火、黄热病蔓延的地区后,新的希望出现了!在印第安纳州桃花源般的瓦伦丁牧场庄园里,她享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却也经历了最血腥的屠杀,冲出血泊的科拉一路向北……

  科拉的逃亡坚定又盲目。她有坚毅的生存能力、坚定地信仰自由的存在,她可以在小说中如奇迹般侥幸永存,然而,与之强烈对比的恰恰是她对目的地的一无所知。读者会掩卷而思:她有没有找到真正的自由地?

  “你也许认为自己的不幸是独一无二的,可是真正的恐怖在于这是普遍的不幸。”

  他可以用这次创作向先辈致敬。科拉跨越州际的逃亡有一个开放的、允许乐观想象的结尾。我很喜欢那一段:科拉第一次接受教育、第一次感受到类似自由的快乐时不知道“乐观”是什么意思,就去问宿舍里的黑人姑娘们,她们都没听说过,所以“她认定这是尽力的意思”。读完全书,遥想百年来人类为了争取种族平等、人权平等而付出的努力,我们理应乐观,但也不该忘记作者借科拉之口讲出的“乐观”的潜台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专题报道发展篇
   第A03版: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专题报道发展篇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影视/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翻译手记
肖复兴写“老院子”
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地下铁道》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A18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地下铁道》 2017-05-07 2 2017年05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