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国际志愿者,我曾经来到印度的拉贾斯坦邦担任教师,亲身感受到印度普通女性在生活中的种种艰难与辛酸。
语言成为无形障碍
虽然已过正午,暴烈的骄阳仍在炙烤着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贫民窟的平房,一台电风扇晃晃悠悠地在头顶不停打转。我拿出自己没有信号的、因天气过于炎热而机身滚烫的手机看了看,然后跟盘腿坐在一张大毡布上的十几个学生们说:“姑娘们,我们去网吧。”
她们眨着黑色的大眼睛,左右晃了晃脖子,这是印度式的摆头,意思是“好的,听你的,”或者是“我不是特别明白,但就这么办吧”。其中有个女孩子更积极一些,她是这些学生中年纪最大的,已有18岁,名叫克里希娜。这个姑娘聪慧异常,教她的英语单词一点就通,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学习后,她已经可以跟来自英国的志愿者进行简单的对话。这间破旧的平房,是她唯一可以专注学习的地方。
在斋浦尔这个超过十万居民的贫民窟里,她可以说是一位离经叛道者,一年前因为丈夫狠心殴打她,她逃离了夫家。离过婚的女性在这个社区里要生存下去并不容易,初中毕业就已辍学的她,开始自学高中课程,希望能够考上一所大学,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让自己能够经济独立。父母没有强迫她再嫁已属不易,并不会负担她补习的费用,她只能来到一个叫做“微笑基金会”的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教室里,东一点西一点地蹭课,听我们这些国际志愿者讲的内容。对知识的渴求写在眼睛里,每堂课她都坐在最前面,瞪着眼睛看黑板上的单词,一个个地跟着念,当其他女孩在嘻嘻哈哈地打闹的时候,她在埋头整理笔记。
我教她们基础的英语单词,也教她们怎么使用电脑。来这里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古老的国度是被一道坚实的知识壁垒分隔开来的。这里几乎所有电脑的操作系统都是英文的,而我的学生,这些读到十三四岁就离开学校准备嫁人的女孩子们,对英文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宝莱坞电影里说着流利英语的帅哥美女,跟我班级里那些优秀聪慧的女孩们,不属于同一个阶层。
在我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搬到教室之前,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除了一两个在外面打过工的女孩子,都没见过电脑的界面,也没摸过鼠标。当我演示怎样移动鼠标打开一个窗口的时候,几个女孩子兴奋得叫起来,让我再演示一次。我让她们一个个地用鼠标来操作,有一个年纪较小的孩子以为真的是老鼠做成的,缩着手不敢上前,直到我告诉她这跟老鼠没什么关系,她才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
艰难实现网吧“冒险”
我一直想要让她们了解互联网,学习基本的上网技能,但是在贫民窟里,手机信号都非常微弱,更不用说WiFi了。不过从贫民窟出去,走上十来分钟就有一个网吧。
印度的网吧数量并不少,价格也非常便宜,一个小时的上网费用大概相当于人民币3元。我乐观地认为,这些女孩子有这么便利的上网条件,要学会使用互联网应当不难。但“微笑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跟我说,这些女孩子不被允许离开这个社区,如果我要带她们去网吧,必须获得她们父母的书面许可。而且她们也没有钱去上网,这些钱足够一顿饭的开销,用来上网太奢侈了。我表示费用我可以负担,但“微笑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还是连连摇头,说带她们出去,会被人说闲话的。
之后的一周,我一直没有停止努力。我向“微笑基金会”不断提出申请,表示只是带她们去最近的网吧,并且保证会带她们回来。工作人员总算答应我去挨家挨户询问这十几个女孩子的父母。第二天上班前,她给我看了一张表格,上面有歪歪扭扭的十几个签名。“来,你也要在上面签名,他们听孩子说,你是个很好的老师,都同意了。”
对于这些女孩子来说,这真是一次趣味盎然的“冒险”。她们用沙丽把头发裹起来,三三两两挽着手,乐呵呵地跟在我后面,穿过窄窄的小巷,往大路走去。路上黄沙滚滚,艳阳似火,不断有男人在朝她们吹口哨,说她们就是要去网吧的小姑娘,整个社区都在传这件事。几个性子泼辣的姑娘就会骂回去。上了大路后她们明显变得比较紧张,挨得更近了,进入网吧后她们一声不吭。网吧老板给我们找了四台电脑,两三个姑娘共用一台。短短一个半小时,我给她们每个人都注册了邮箱,教她们怎么用搜索需要的信息,但在这些女孩不熟练键盘如何使用,英文也远远谈不上流利的情况下,她们是否真的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我也心中没底。
没有印地语界面,也没有印地语输入法,这个社会把不会英语的那一批人跟会英语的那一批人严严实实地隔绝开来,我想要敲开这个壁垒,但这绝非一两个月能办到。这次网吧之旅后,我再也争取不到这样的机会了。她们的父母认为孩子尝尝鲜就已足够,不要总是往外跑,否则流言蜚语就要满天飞了。
离开印度之前,我给教学点买了一本厚厚的印地语和英语对照的大字典,放在黑板旁边的桌子上,然后给每个学生买了本小字典,给克里希娜单独买了一本习题集,私下塞进她手里。我跟她说,如果她考上大学了,一定要给我发邮件,她是那天在网吧里学得最认真的人,我希望她能够掌握这个技能。但是很遗憾,我的邮箱里始终没有她的邮件。这些女孩子没有手机,也没有固定电话,我曾经给“微笑基金会”写过信,询问几个女孩子的下落,他们只说学生流动性很强,他们会帮我寻找这些人,然后就杳无音讯。
改变命运路途还长
上课时,克里希娜曾经用掺杂着印地语的英语问我:“姐姐,你是不是来自一个非常上等的家庭?”我当时一头雾水,说自己不过是普通家庭出身,但是学生们都笑着摇头表示不相信。后来“微笑基金会”的同事告诉我,这些女孩子觉得我能够上大学,还能够在世界上到处旅行,穿得稀奇古怪,这些权利都是只有上等家庭的女孩子才会有的。
一开始我因为天气太热,穿着裙子去上课,后来被提醒说在这个社区里不能露出这么多肌肤,才换成了宽松的长裤。在我看来非常平常的事情,是她们想都不敢想的,这些女孩要想摆脱早早嫁人、生一堆孩子、操持家务的命运,已经要竭尽全力了,高等教育和光鲜的工作,就像宝莱坞电影里美丽的肥皂泡一般难以触及。
看着《摔跤吧!爸爸》里那位父亲不顾一切地要给女儿创造不同命运的时候,我的眼睛发酸了。如果当时在表格上签字的那十几个父母,能有一个像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那样,不畏惧社区里的流言,多鼓励女儿走出去看看;如果克里希娜的父母能够把她送进正规的补习班,让她好好准备考试;如果一开始上课时到场的五六十个学生里,没有那么多人需要回家去奶孩子和做家务,最后坚持到底的只有寥寥十来个人……可惜这么多的“如果”,都没有发生。但是在这部电影里,这些“如果”因为父亲的执着甚至是一意孤行,终于实现了。现实中的女儿“吉塔”,今年已经成婚,丈夫也是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她得以选择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婚,而不是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塞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
在这部基于真实故事的印度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父亲为了让女儿突破社会不平等的壁垒,几乎倾尽一切。在这个古老国度里,生在贫穷村庄的女性,意味着不会背负任何期待,一生最重要的义务是嫁人生子。即使在斋浦尔这个人口达500多万的大城市,还有如此多的姑娘为争取教育的权利而苦苦挣扎,就算是离开社区去到大路的另一边,也会被说上半天闲话。
但是只要有克里希娜这样敢于离经叛道的姑娘存在,有电影里的吉塔和芭比塔这样坚强的姑娘的存在,还有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这样支持女性突破传统桎梏的男性存在,光芒总会一点点地照射进来,成为燎原之火。 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