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 逐一规范
9月29日,广电总局下达通知,要求加强各电视台养生类节目的审查工作,严禁以养生类节目的形式发布广告。昨天,该通知全文已在官网上发布,逐条仔细查看,可以说这是主管部门对于养生类节目最为严格的监管:
■养生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凡在专家资源、节目资金、制作能力等方面不具备条件的电视台,不得盲目跟风制作养生类节目。
■养生节目主持人必须取得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质,依法持证上岗;聘请医学、养生、营养等方面专家作为嘉宾的,该嘉宾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副高以上专业职称、资格,并在节目中据实提示。
■节目开设的观众咨询热线电话需以本台或本频道申请设立,并只能在节目片尾进行提示。
■节目中凡出现宣传药品、保健品、食品、医疗器械、医疗机构等产品或服务,宣传联系电话、方式、地址等六类行为的,均属于变相发布广告,需严格按照广告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禁止以医生、专家、观众、患者以及各类机构等名义为产品或服务作证明。
可以说,这几条规定都相当具有针对性,逐一堵死了那些不学无术招摇撞骗卖药推销的路。大量所谓的“嘉宾”和节目将就此“玩完”。
监管要紧 更要“敬畏”
老龄化社会,配合电视观众相对“阿姨妈妈”的年龄结构,养生节目自然拥有了忠实的观众。据记者了解,全国电视台目前约有300档各色“健康节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节目宣传保健品、营养品、医疗器材,还有不少涉及虚假宣传。在此次“通知”下达前,主管部门对于养生类节目的监管也可以说是三令五申,6月更是直接叫停了几档养生类节目,但“顶风作案”的依旧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无非是“利益”二字。因监管落实并不严苛,哪怕是停播罚款,经济损失相对于所获收益也实在是不足挂齿。这次新政出台,若监管没有配套落实的话,那些闻风而逃的“养生大师”过些时日仍将重现江湖,登堂入室,夸夸其谈。
“健康类节目错误的引导会直接危及观众的健康。”北京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张丽作为《养生堂》节目的终审,4年来已经审过1300多期《养生堂》节目,她用“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的审片感受,“我们就怕有的节目内容前后矛盾,以及可能存在阐述误差而让观众不知所终。”
张丽说,现在很多健康栏目涉及虚假宣传,“这种节目我的父母看了都会轻易相信,因此危害非常大。”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做好一档健康服务类节目。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