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生态上海·秋之韵
     
本版列表新闻
年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约2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0%~~~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约2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0%
申城筑“长城”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刘亚文 倪超英
■ 防控不留死角
■ 精心检测
■ 设卡监控
■ 防治虫害
■ 现场取样
  刘亚文  倪超英 文

  上海市林业总站 图

  近年来,上海市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全市林地面积从1999年的27.3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15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3.17%提高到2009年的13.13%,相继建成崇明东滩、九段沙、金山三岛和长江口中华鲟等4个自然保护区及松江佘山、崇明东平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013年,全市经济果林面积达到31.2万亩,果品年总产量36.9万吨,总产值23.5亿元。

  有害生物种类激增5倍

  统计数据显示,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1500余种,其中重大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20余种;有害生物发生呈现食叶性害虫发生面积大,钻蛀性害虫的发生逐年加重,刺吸性和潜叶性害虫的种类繁多;有害生物灾害时有发生,不断出现新的病虫种类等特点。

  自2000年以来,上海相继发生了松材线虫病、红棕象甲、双条杉天牛、桔小实蝇等检疫性、危害性有害生物,如检疫性害虫双条杉天牛在青浦区局部区域造成了严重危害,已造成千余株受害中山柏枯死;桔小实蝇给申城水果、蔬菜种植业造成了潜在毁灭性威胁,严重影响申城水果及蔬菜的对外贸易;红棕象甲对申城绿化工程建设造成了威胁,自2004年在松江新桥首次发现后,截至目前造成2000余株加拿利海枣死亡;美国白蛾、亚洲型舞毒蛾逼近上海,“入侵”可能性极大。近几年,潜在的有害生物在申城陆续发现,如香樟齿喙象、紫薇梨象等。

  近年来,上海地区年平均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5万亩,年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约2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0%。其中生物及仿生防治占60%,人工防治占11%,包括物理等其他防治措施占19%。

  总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对上海生态林、经济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截至目前经济损失已达到上亿元。

  打造防控体系基本框架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申城以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为重点,全市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基本框架已形成。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三层网格守得牢。依托现有的7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33个市级中心测报点和50个监测点,通过这三级监测网络体系来实现全市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格化管理。整个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的网格化。根据林地面积、林相分布、有害生物种类、发生与分布范围,在主要生态林、经济林、大型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等林地建立了7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33个市级中心测报点、50个区级监测点,并配备专业的测报员。二是监测预警管理的网格化。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组织管理由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一管理,受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中心业务指导,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负责全市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业务指导工作,各区县林业站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的管理和实施。三是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的网格化。2011年提出以“三个统一、两个规范、一个稳定”为目标的有害生物测报点的标准化建设,截至2013年底,已完成17处标准化站点的建设。

  ——检疫御灾体系建设标准规范。一是办证窗口标准化建设。二是推行调运检疫程序规范化,每年受理和审批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申请约17万批次。去年9月中旬,林业植物报检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依托互联网技术结合报检卡管理体系,构建了针对申城办证窗口和报检企业全新的管理模式。三是工程检疫复查工作,市林业检疫机构主动与市园林质监部门沟通,将《植物检疫证书》纳入竣工核查的环节。四是国外引种审批制,2003年迄今,本市平均每年审批进境的植物约460批次,引进植物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实施报检员制度使企业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政策,成功拦截侵害。五是试点林业植物检疫追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本市率先开发植物检疫追溯软件,首次在国外引进植物和沪产果品上使用溯源系统,实施责任追溯。

  ——应急防控体系有效防控。一是制定应急防控预案,制定了“上海市绿化林业突发性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和区县级应急预案,做到第一时间实施除治。二是建立4支市级和9支区级的应急防控队伍,市级防控队伍由15人组成,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配备了喷雾机、烟雾机、打孔注药机和高射程喷雾机等防控设施,截至2013年年底,开展全市性林业有害生物的联防联治20余次,投入防控资金近千万元。三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惠民政策。通过《上海市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亚洲型舞毒蛾非疫区建设与应急除治体系建设》、《上海地区木毒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等项目的实施,采购车载式高射程喷雾机、烟雾机、打孔注药机等新型药械,调拨到各区县、乡镇林业部门及养护社。四是申城积极倡导以政府招投标的形式购买服务,林业技术措施、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代替了农药。五是技术储备充分,传统的打孔注药技术因孔径大、伤口不易愈合、易造成树干的风折,申城结合课题,引入新的打孔注药方法——植入法,并先后引进水杉害螨捕食螨用于水杉赤枯病的防治,引进肿腿蜂防治天牛,引进花绒寄甲防治象甲,并且使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防控其他有害生物。

  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行政

  2010年,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查处一起涉嫌违法买卖《植物检疫证书》案件,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该案涉及四地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和出入境检疫部门,涉案企业37家,查实为非法买卖的证件1200余份。2014年6月9日上午,该案件在闸北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

  据悉,犯罪嫌疑人蒋某等人主要从事木材生意,为了方便到林业部门办理《植物检疫证书》和《木材运输证》,逃避现场检验检疫,2012年起,蒋某私刻青海省西宁市植物检疫机构印章,并伪造西宁市《植物检疫要求书》,持伪造的《植物检疫要求书》到林业部门骗领了2400余份《出省木材运输证》和《植物检疫证书》,并将其中的80余份证书以100元每份的价格卖给物流公司,非法谋取利益。本市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发现情况后,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查工作,并依法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在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和公安机关的的通力合作下,经闸北区公安机关深入侦查,截至目前,又抓捕同案犯罪嫌疑人3名。

  为继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控方面的合作,促进地区林业健康发展,保护森林生态安全,2011年6月3日,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和浙江省林检局按照依法检疫、监管有效、资源共享、协同配合的原则,在浙江省嘉兴市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方面的合作,共享监测资源与监测结果,并建立行动一致的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应急预案;进一步促进苗木、花卉的调运检疫合作,加强检疫通报,及时通报双方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突发性和新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调入性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等事件。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也签署了合作协议,共筑有害生命的防控长城,全面维护申城的生态安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移民热点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科普达人/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申城筑“长城”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美国版生态上海·秋之韵A24申城筑“长城”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2014-10-15 2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