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里,余国强曾不止一次说起他的焦虑,反光标识虽小,但也是人命关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堵”上这个安全漏洞。
去年,市交通委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反光标识”代表建议也交由这个新机构承办。继而,“反光标识”终于有了明确说法——上海先于全国制定了道路隔离带反光标识的“地方技术标准”,落实了主管部门,纳入了网格化管理。
7年来,“隔离带反光标识”的代表建议,从最初的“留作参考”,到“计划解决”,直至为时不远的“解决采纳”,余国强没有放弃,他不懈努力,是为了让这座城市更安全。
现状,决定了一座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的“新常态”——城市安全管理是精密网络,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引发险情与事故;即使做好99.9%管理事项,若0.1%出现问题且未及时处置,就可能引发悲剧。面对如此“发生概率低、危害却极大”的新常态,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特征应是:每个管理环节,流程清晰,责任明确,隐患“零容忍”。
小小反光标识,却是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年以来,因为隔离带反光标识的重新设置,全市路口伤亡事故同比下降6%,七成出租车司机对新增隔离带标识表示满意。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余国强恪尽职守地较真,格外有意义。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