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中国高铁开通已近十年了。高铁真的是高速度,只需五个小时,就从上海到了北京。我现在去首都,总是坐高铁,既不需要去更遥远的机场,也不需要提前几小时的安检等待,也没有误点、晚点等问题。手里拿本书,往往还没读完,就到了。
但是,从高铁开通,乘客就对高铁上的盒饭议论纷纷。记得最初是40元一客,那就比一般的快餐要贵得多。问题在于,过去的绿皮车大大小小车站不断,总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食品,或者就是泡面。但是,现在的高铁,一路高歌,到北京只有两个站、而且不超过停留3分钟。再说,现在的车站,不要说大大小小的食品,连车站自己的食品车也不见踪影。也许高铁的车厢高度密封,一碗泡面的气味就会在整个车厢里久久弥漫不散,于是,现在也很少有人在高铁车厢里吃那泡面了。那么,只能依靠盒饭。当初40元一客的盒饭,让人觉得价格昂贵、难以消费。终于,车里车外,引发了一场声势赫赫的讨论,那就是高铁盒饭究竟应该如何定位价格?很快,高铁有了改进,那就是有了25元的、也有了15元的,当然,40元的还是不变。但是很快有人曝光,那15元的和25元的,往往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藏在食品车的最下层,总是要等到有人一问再问,卖者才会不情愿地弯下身取出。最近又有传言,那15元的盒饭,保质期长达一年!而且经常脱销,中途不会补货。
当然高铁方面也有冤情:资源成本啦、人力成本啦、卖不掉以后的成本啦,总而言之,那40元是下不来的。问题是,食品的色香味是不是符合价格?我以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本。铁路部门应该将高铁餐饮服务作为铁路客运服务的基本内容,作为面向旅客群众的基本服务,而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纯商业经营行为。
这几天,盼来了好消息,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消息,将引入“互联网+”建立高铁餐饮供应信息服务平台,尽快推出网上订餐、站车配送供应等服务,据说这就意味着以后我们坐高铁列车时,将有望通过网络平台依据喜好订餐,所有餐品也将明码标价,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那时,希望我们都能自豪爽气地在高铁上点一份盒饭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