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意外的发现
张立行
  张立行

  人生的乐趣之一就是常常在不经意间有意外的发现。

  桂国强原是我供职的报社的同事。他编副刊,我在采访部门。因为不在一个办公室,很长时间,我也是只知其名而未熟其人。有时在报社见面,也就微微点头一笑而已。反而常常在各种饭桌上,听到不少文化界人士谈起桂国强豪爽的为人、出色的作品以及丰厚的人脉,赞不绝口。我也因此对桂国强多了一层了解,知道他既是“左右逢源”的组稿高手,也是才华出众的报告文学作家。但是,这些了解毕竟是隔靴搔痒的。真正对桂国强有所了解还是他调去出版社担任社领导之后。

  那时,我有机会经常到桂国强供职的出版社的办公室小坐,面对面交流。他不仅对各种文化话题识见不凡,视野开阔;而且大到国内外经济大势,小至企业经营对策,也有诸多先见之明,妙论迭出,出我意料,令我佩服。但他并非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更是步步为营的实干家。也就在那几年,出版社在他手里摆脱经济下滑的颓势,风生水起,日见起色,在同业内广受关注。桂国强在文化企业的经营上如此长袖善舞,恍惚间我几乎都以为当年他以编辑写作为业,是否选错了职业,现在做领导做企业才是回归本位,人尽其才。

  但是,随着彼此接触的深入,我发现我的判断又过于简单化了。文人还是桂国强的底色,其他的行当角色只是展现了他多彩人生的更多可能性。最近,我偶然看到桂国强创作的一批书法作品,大出意料:当下竟然还有如此富于创意的书法作品?更令我吃惊的是,桂国强写书法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从儿时起就开始的日课。我孤陋寡闻,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开过多次书法展,获得文化圈颇多称誉。上海书法泰斗、周慧珺老师翁闿运在评论中称桂国强“才思敏捷,谦慎勤于学养,书法之创新开派,不待于大器晚成也”。而美学大师、复旦大学教授蒋孔阳则写文章称桂国强“是近年来我国书苑艺术中所崛起的一朵新葩”。于我而言,这真是意外的发现。

  桂国强曾经花费很大的功夫临过魏碑和褚遂良,魏碑的雄浑大气,褚字的清远疏散,已经化入了他的血液。书法不只是桂国强展示技艺的工具,更是他表达情感、思想、学养的重要方式,融合了他对人生况味的独特领悟。他的书法是“不守规矩”的 ,也不是以所谓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通常的书法评判标准所能够去品评的。他以书代画,书与画合一。构图的虚实松紧,笔墨的浓淡枯湿,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艺术视觉上的考虑,还包含着他的文化判断和价值判断,能够让观者体悟到书法之外的深意,显示出他作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的姿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陈传席先生曾说:书法虽是小道、雕虫小技,但是要写出特色,写出气势,写出情趣,写出自己的面貌,非有渊博的知识,非凡的精神气质,不同寻常的经历,过人的悟性以及时代的底气的支持。陈传席断言,历史上没有一个以书法为业而能成为书法家的。窃以为,陈传席教授这番话,活脱脱是为桂国强的书法创作所做的最好的注解。

  有位精于书法的国内某知名拍卖公司老总在我这里看到桂国强部分书法近作图片,甚感惊艳。而在了解了桂国强的背景后,说:“也许今天是妄言,但桂先生的书法日后一定会在艺术品市场大红大紫。”让时间来证明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0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1版:新民教育
   第A32版:教育装备/新民教育
   第A33版:教育装备/新民教育
   第A34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1版:广告
   第B02版:广告
我与冯其庸先生的几次相遇
意外的发现
在国外迷路
五月的鲜花(水彩)
柏杨妙语
护牙记
美国版夜光杯A26意外的发现 2017-05-17 2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