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一家人
易 蓉
  易 蓉

  刚刚上映一个多星期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收获了很好的口碑。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培养出了冠军女儿的故事。要知道,在印度女性的地位不高,无法选择主宰自己的命运,还未成年就嫁给陌生男子的婚姻是常态。马哈维亚顶住周围的嘲笑和非议,将两个女儿不断打磨,终于将她们送上了领奖台。大家被这个励志故事感动,觉得马哈维亚通过女儿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也为女儿们的人生拼搏出了不同的出路。

  是的,当邻居家14岁的女儿出嫁前哭着对两个女儿说羡慕的时候,她的人生被决定,只剩下生孩子、洗衣服做饭的时候,马哈维亚家的女孩能有更精彩的人生。不过,女儿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被决定”,她们从未喜爱过摔跤,还必须背负着父亲的梦想硬着头皮走这条被执着父亲选择的路。她们虽然成功了,我却不太羡慕。

  马哈维亚“狼爸”式的教育是有方法的,他本身的坚持精神、他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都值得肯定。但这个故事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马哈维亚父爱光芒闪烁的那些瞬间,比如心疼受伤的孩子,在女儿睡着之后悄悄按摩她们红肿的手臂。在我看来,马哈维亚父女最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的父女亲情在追逐成功的执念中犹在。

  爱才是家庭教育的最本质,爱是需要表达、表现的,是需要漫长的不缺席的陪伴的。一位朋友最近说起一个担心,长期忙碌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的丈夫一旦管教孩子就撂狠话,孩子开始害怕父亲了,朋友担心这种“没有基础”的严厉会伤害父女感情。

  绘本故事《停电以后》里,城市停电时,纽约的四口之家在烛光中玩起了手影、吃上冰淇淋、聊起了天,原本“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光却特别温馨愉快。当电力恢复,大家做了同一件事,纷纷关灯,点上蜡烛,聚会客厅,享受起这份欢聚的美好。或许“鸡血”的生活更需要一些“停电时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0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1版:新民教育
   第A32版:教育装备/新民教育
   第A33版:教育装备/新民教育
   第A34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1版:广告
   第B02版:广告
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
的姐党代表
从马云的创业忠告中能读到什么
一家人
不贴中文标签,罚你没商量
妙处难与君说
美国版评论/随笔A05一家人 2017-05-17 2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