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不贴中文标签,罚你没商量
王石川
  王石川

  日前,有媒体报道,李先生从某公司处购买了25瓶进口的日本清酒后,发现这些清酒外包装上没有张贴中文标识。于是,李先生起诉到法院,要求该公司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款。北京市海淀法院一审判处该公司支付李先生10倍赔偿金。

  有人为商家鸣不平,认为被职业打假人暗置陷阱坑了。无论李先生有何动机,作为消费者他都有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妨碍法院认定商家违法。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这是法律的刚性规定。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要是违规进口呢?消费者除了要求赔偿损失,还可以向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赔偿损失3倍的赔偿金。从这点看,法院的确是依法判决。

  有人认为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不等于该食品的质量有问题。看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不贴中文标签,起码说明该食品来路不正,进货渠道不规范。如果从正规渠道进货,且经过海关等相关职能部门检验检疫了,就必须贴上中文标签,内容包括配料、产地、日期等等,这是法治常识。可以说,贴标签的不代表无问题,但不贴标签的肯定有问题。

  进口食品贴中文标签,可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是尊重消费者的监督权。此前,针对国内市场进口食品贴的中文标签基本只标明原产国,而未注明具体产地,深圳相关部门率先行动,要求经营者标明日本进口食品的详细产地信息。其背景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我国已明令禁止从福岛等10个县域进口食品。但由于日本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未详细到具体产地,让不少人心存疑虑。一定程度上说,标签内容具体一些、精细一些,消费者购买时就会更放心。

  如果发现销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以及购买了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这是监管部门的提醒。有句法律名言说得好,“一切权利的前提,就在于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消费者主张权利,才能更好地享受到权利。举报,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其他消费者负责。除了举报,还可以起诉。

  同时,面对进口食品不贴中文标签的乱象,执法部门更应该主动监管和查处。毕竟,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了解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消费者被伤害了也未必都愿意维权,执法机关主动出击,依法监管,更显责任。

  据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食品进口额2015年已达1159.2亿美元,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守土有责、严把进口关,为消费者创设更安心的消费环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0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1版:新民教育
   第A32版:教育装备/新民教育
   第A33版:教育装备/新民教育
   第A34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1版:广告
   第B02版:广告
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
的姐党代表
从马云的创业忠告中能读到什么
一家人
不贴中文标签,罚你没商量
妙处难与君说
美国版评论/随笔A05不贴中文标签,罚你没商量 2017-05-17 2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