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工作几天?哪天是休息日?一年休假几天?节假日要不要拼凑3天小长假或7天“黄金周”……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对包括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五类休假标准予以了明确。
休息休假时间是劳动者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任职期间内,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法定年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现行法定年节假日标准为11天。在我国,春节和国庆节都是要将相邻的双休日前挪后借,变成7天“黄金周”长假,而像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民俗节日以及劳动节,如果临近双休日,通常也会调整工作日从而拼凑成3天的小长假。明明是“占用”了一个或两个双休日,而且这样的前挪后借也没有列入此次人社部的休假日标准里,将来还会执行拼凑而成的长假吗?其意义又何在?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说,现在法定的公共节假日最多的只有3天,如果全体职工都有带薪休假的话,按最少享有的5天带薪假计算,至少也能连成一个8天的长假,问题是,我国至今仍有约半数的劳动者没有享受到带薪休假,但也要满足他们的长假需求。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流动性大,要在3天之内完成跨省市远距离的探亲访友或做一次中长线旅行,显然是不太能做到的。随着广大民众对旅游出行需求的增加,前挪后借一两个双休日拼凑成3天或7天的假期就显得十分必要。当然,这也是深受绝大多数民众欢迎的一种休假安排方式。
除了放几个小长假、推出几个“黄金周”,带薪年休假始终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难题。人社部的年休假标准提出,带薪年休假是劳动者连续工作满1年后每年依法享有的保留职务和工资的一定期限连续休息的假期。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提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迈入新时代,提升幸福感已成为政府决策关注的焦点。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对全国2552名在业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带薪年休假”,4.1%“有带薪年休假,但不能休”,18.8%“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而“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的仅占31.3%。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社会学博士张海娜说,有必要细化带薪休假权的相关规定,充实和完善《劳动法》里的有关规定,将带薪休假的休假条件、休假期限、休假报酬以及休假取消等基本内容纳入其中。其次是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应建立工商、税务、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将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执行带薪年休假情况等与其履行纳税等法律义务同等对待。
休假,是好事。《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甚至建议,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工作制,争取2030年实现“做四休三”。这样,屡受争议的由前挪后借形成的“黄金周”和小长假就没有必要非得存在了。
建议看似很丰满,现实仍旧很骨感。休假多了,劳动者真能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悦吗?其实,休假往往并不等于休闲。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三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国民每天的平均休闲时间要比我们多得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需要文化、教育、体育、城建、经济等各个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也需要相关配套政策与设施的跟进。
休假或许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休闲的时空却是可以主动延展的。相关的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