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在党旗下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上的贪官和“治贪”
  广州城外石门有一“贪泉”,相传晋代时当地人饮其泉水,便会贪得无厌。当时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游览石门,饮泉水而赋诗一首:“古人言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说如果像伯夷、叔齐这样品行高尚的人饮了此泉,决不会变成贪心的小人。吴隐之以此自勉,果然在当官时拒绝贿赂,秉公行事,得到朝廷的嘉奖,也受到百姓的爱戴。唐初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诗序》中写下“酌贪泉而觉爽,处固澈以犹饮”,以此来表彰吴隐之的不贪和严以自律精神。

  古代官吏有职有权,要想做到不贪不沾决非易事。东汉大将梁翼因妹妹贵为皇后,门庭显赫,他的封邑有三万户,封邑内的租税均归梁翼享用。他以外戚、大将军的身份位列众臣之首,得到赏赐不计其数,照说梁翼的生活已是可富矣,但梁大将军却是个贪得无厌之辈,他通过亲信爪牙摸清全国富户的底细,或罗织罪名迫害,或直言不讳敲诈,梁冀向京城首富孙奋开口借钱五千万,孙奋迫于淫威,拿出三千万给梁冀,梁冀居然不满意,便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孙奋,结果孙奋冤死牢狱,梁冀轻而易举夺取孙家资产一亿七千万。又如梁翼通过派遣使者去异国番邦,把进贡的玛瑙水晶、珊瑚珠宝占为私有。梁冀后来伏法,家中财产拍卖有三十亿,汉桓帝以充王府用,可减天下税收之半。

  北魏高宗文成帝时,有河间王元琛,他的家财可富过西晋大富翁石崇。元琛的妹妹是皇后的妹妹,元琛利用这种“裙带关系”,大肆搜刮民财,恃宠骄横,无恶不作,他在定州当刺史时,贪财之名家喻户晓,连灵太后也不得说:“元琛这个人见宝物就掠夺,就差把定州的中山宫搬走了!”元琛后来又当秦州刺史,求欲无厌,有甚虎狼,他家里养的千里马有十多匹,用金子作锁环,用银子作食槽,他造的花园宫厕奢华果然超过石崇,室内陈列的稀奇珍宝不计其数,他曾以富可自比古人而自负:“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比梁冀、元琛更为贪得无厌者,当数清代权臣和珅,和珅执政二十余年,利用各种巧取豪夺的手段贪财无数,乾隆帝去世后,嘉庆皇帝逮捕和珅,抄出的财物令天下人大吃一惊。据查抄单上记载:房屋2000余间,田地8000余顷,银号10处,本银60万两、当铺10处,本银80万两;另有赤金、元宝、绸缎、珠宝无数,价值八亿两银子,超过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

  贪官是封建社会的附庸。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终成官场习俗。东汉以后,可以用钱来买官做,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官吏用钱孝敬上司的风气越来越浓,他们为了保住官位,就大肆敲诈良民,大官贪如虎、小官贪如狼,于是出现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做官不贪,反倒成了稀罕事。

  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也曾想治贪,朱元璋登基后,就曾提出“杀尽贪官”的口号。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也鉴于“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的历史教训、施展过惩治贪官的严厉手段。然而,封建体制无法解决贪官这一根本问题,统治阶级也无法接受百姓的监督,贪官现象也将永远存在下去。最有意思的是,乾隆派去惩治贪官的大臣和珅,他本人就是一个“贪污之王”。因此,治贪问题要彻底得到解决,只有让“人治”制度完全崩溃,而真正做到“法治”才能得到解决。

  史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在党旗下
   第04版:古镇轶事
让老人们更有归属感
警惕“双面干部”的欺骗性
上海江河幕墙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有感于培根受贿
历史上的贪官和“治贪”
套“娃”
古镇泗泾在党旗下03历史上的贪官和“治贪” 2017-06-10 2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