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赛事展新姿
随着泗泾镇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民生的幸福指数也“水涨船高”,不断提升。如今,泗泾镇的人口老龄化已达26.52%,超过全区平均数。换句话说,在全镇60周岁居民户籍人口中,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老年人。
“盛世年华欢乐多,老人吟唱幸福歌”。自从撤村建居委后,包括涉农居委会在内,几乎都有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文体团队。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过去仅仅在老镇区的三个老居委有自娱自乐的松散型组织,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也渴望老有所乐。他们通过牵线搭桥与镇上的文娱骨干拉上关系,请他们前来指导,时下早已如星星之火,由老镇区向农村延伸辐射,在各村的会所、老年活动室也弦歌声声,舞姿翩翩。新南、赵非、青松、祥泽、古楼等居委会不少老人爱唱、爱听沪剧;打铁桥、横港、张施、叶星等居委会中,老年人爱跳舞蹈,于是一个个沪剧沙龙,一支支舞蹈团队陆续建立起来,他们请师学艺,集中排练。一晃几年功夫,如今已能像模像样的登台表演,频频在“古镇戏台”上“闪亮登场”,有的节目还得了奖。
自从2008年5月28日泗泾镇的“古镇戏台”启动以来,每年上演30场左右,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从中发现了一批文艺骨干,而围绕他们组建起140多支文艺团队,他们自娱自乐,快乐每一天。自从2012年6月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启用以来,常常座无虚席。配送的专业剧团演出更是盛况空前,连走道上也站满了观众。与此同时,一大批舞蹈爱好者每晚在文化中心广场、汇泾广场、滨江大道以及各自生活的小区成双成对,翩翩起舞,这已成为古镇夜间又一道亮丽的街景。
与文娱活动相匹配,作为体育明星镇的泗泾,群众性体育活动也如火如荼。每天清晨在泗泾公园,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柔力球、太极拳等韵律操练一招一式令人神往。泗泾镇的老年门球队、柔力球还先后获得市、区比赛奖项。
踏遍青山人未老
结伴外出去旅游
如今生活条件变好了,手头钱一多,谁都想好好享受生活。于是年轻人组团外出旅游,中老年人也不甘寂寞,他们邀上三五知己结伴或合家一起旅游,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北起白山黑水、南至天涯海角、东临泰嶽之巅、西上雪域高原,可说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越看越好。还有些退休老人当年曾“上山下乡”去外地一晃就是一二十年;有的还在那儿一起相识相恋、结成伴侣,可限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只是简简单单地办了婚事。如今重新回到故乡泗泾,忽然间又思念起当年在那儿的峥嵘岁月,于是萌发了故地重游的念头,,有的还别开生面地重拾起那份浪漫情调,权且作是补办一次婚礼仪式,来一场“蜜月旅行”。夫妇俩洒下一路浓浓爱意,带回数百张记录他们这次旅途足迹行程的珍贵照片作纪念。
更值得一提的是,时下有不少中老年人早已不满足于国内的旅游景点,便相约去境外游玩,先是赴香港、澳门、台湾,接着便游新加坡、马来西安、泰国,如今出游韩国、日本、俄罗斯;甚至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法等西欧诸国。想想十多年前,自己只是在上海市区兜兜,最多是去江浙两省逗留逗留,如今竟外出“开洋荤”,怎不让人高兴得睏梦头里也会笑醒!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