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泗水艺苑
     
本版列表新闻
     
2020年01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的电话铃声
顾萍
  小的时候常听人们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我爷爷曾是村干部,村里就把一台电话机暂时放我们家里,我对它十分好奇,总是趁爷爷不在家时偷偷去摸一下电话机,拿起话筒听听,里面有嘟嘟的声音。有一次话筒里传来声音:“你是谁?做什么呢?”吓得我赶紧把话筒撂下跑出去。还有一次听到电话铃响了,爷爷又不在跟前,怎么办,是接还是不接?我紧张地跑到电话机跟前,拿起话筒,竟然不晓得哪头是听筒,正在这时,爷爷来了,他笑笑说:“傻丫头,话筒拿倒了。”这以后,我还真帮爷爷接过几回电话呢。不过这台电话机后来搬到爷爷的办公室去了,我惆怅了好长时间,心里总是不断地盼望,啥时候我们自家也能有电话。

  但那个年代,普通百姓家不要说电话,有台半导体收音机就很不错了。我和我爱人刚结婚时,他还在南京部队里,那时我们主要靠写信交流,遇到急事,只好上镇上邮局发个电报,按字给钱不说,还不能尽言。打长途电话吧,要总机转分机,必须等好长时间,对方接到电话了,声音也不是很清楚。每当这时,我就特别希望电话要是能像有线广播一样,走进农村千家万户,那该多好。

  终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农村面貌也在迅速改变,一根根又粗又高的电线杆在田间地头竖立起来,电线网纵横交错,延伸远方。我们村也可以安装电话了!大家奔走相告,如同过节一般。轮到我们家安装电话了,我母亲既羡慕电话的好,又有点舍不得这一两千块的初装费。这时我爱人已经转业,我们一起来到县城工作,在县城的家里也已经装有电话。我说:“妈,赚钱干啥呢?不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你不装电话,我怎么给你打电话。”妈妈还是被我说动了,我们老家也终于安装电话了。记得那是一个傍晚,我下班到家,电话铃响了,电话里传来母亲洪亮的声音,显然有些激动,“女儿,这是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是……”“我知道了,有电话方便吧”。这以后,家里的电话铃一响,我就猜到十有八九是妈妈打来的。电话里,只要听到我妈声音响亮,就知道一切安好。她会问,小外孙女有没有想她了,有没有做红烧鱼给她吃。她着急地告诉我,家里的桃子熟了,再不回家,都要被鸟儿吃了。她会津津乐道地说:“村东头张家儿子昨天娶了一个漂亮媳妇。”还会得意地跟我炫耀,昨天打牌又赢钱了。反正,事无巨细,妈妈都要在电话里唠叨好半天呢。不过因为妈妈的身体总是不太好,如果半夜或凌晨听到电话铃声,我会特别紧张。这也是让我最担惊受怕的事情。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农村人早已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的梦想。如今,条条马路通乡村,公交车也开进村子,私家车频频出入。电信部门早已取消了初装费,还免费赠送电话机。不久,电信部门又推出了一号双机的小灵通服务,大大方便了在田间干活的农民。我父亲喜欢骑个电动车,去十里八乡看大戏,我也给他们开通了与座机捆绑的小灵通,这样,我就不担心有时找不到他们了。很快城里人会用的各种智能手机也成为了农村人手里必备的通信工具。而且因为手机更强大的功能,可以微信,可以视频,可以网上购物,可以银行转账等等,很多家庭觉得座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干脆把座机停了。但是,我们家的座机永远不会停。父母在,家就在,电话铃声不断。现在虽然手机当道,但是许多空巢老人、年迈的父母,不是每个人都会使用手机的。我父亲就是这样,孙女给他买个老人智能手机,然后手把手教他,可是老父亲不领情,直摆手,“我学不会”。年迈的父母对子女的盼望有时就寄托于这部电话了。我想大家一定熟悉这样的公益广告:电话铃响了,老父亲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儿子的声音:“爸,我们今天就不回来吃饭了。”老父亲望着做好的一桌子的饭菜,无奈地挂了电话。还有一个场景:电话铃响了,是儿子打来的,父亲高兴地接通电话,“爸,你们都好吗?我妈呢?”父亲悄悄地说:“我们都好,你妈妈她出去跳广场舞去了”。其实,老伴正生病躺在床上呢。可是父亲不想让儿子为他们担心。电话,成了年迈父母和子女间传递亲情、传递爱的重要纽带了。你没时间常回家看看,但老人会盯着电话机。他们多么期待这熟悉的清脆的铃声响起。

  在今天这日新月异,五彩缤纷的日子里,一部电话机犹如一滴水、一粒沙,实在平凡得微不足道,但我们不能忘记当年对它的期盼、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顾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生活指南
   第04版:泗水艺苑
用盆花来美化家庭
永远的电话铃声
春的足迹
动物为何会亲情相残
千年古莲获新生
“梦笔生花”的奥秘
隔代教育五突破
古镇泗泾泗水艺苑04永远的电话铃声 2020-01-25 2 2020年01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