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新时代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淞中学:书院制模式下人文课程理性探索
  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已存在了上千年,从民间私人藏书治学到被官府纳入体制内,从百家争鸣到终因言论而被禁,书院在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格外引人注目。

  现代“书院制”模式多在高校,鲜有中学勇于尝试。“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书院或因学校前身即为旧式书院,或是新建,多半是借用其建筑形制,代替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学术报告厅,没有真正传承中华书院的教育理念和授课方式。”上海市吴淞中学观澜书院主持人赵晖说,“观澜书院的现代转化,就是要站在对中华文化深刻理解与高度认同立场上,传承精华、突破局限、优化观念,在真正意义上达成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化。”

  吴淞中学在开展“道尔顿制”教育的成熟经验基础上,结合与道尔顿制有诸多共性的书院式教育,将学校中西结合的整体教育形态构建得更为完美。

  “观水有术 必观其澜”,书院名由

  据赵晖介绍,“观澜”是吴淞中学创始人之一袁希涛先生尊字,这是一种纪念,因文见义大体是要为学者志存高远,择其荦荦大端;另一层意思,也带着吴淞人的一颗初心,在江海之畔,做教育兴国前沿的“弄潮儿”。

  观澜书院以精修课程(基础性课程)为依托,选修课程(拓展性课程)为辅助,专修课程(研究性课程)为主体,借鉴书院自由开放的“讲会”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创新式教育;借鉴书院老师启发诱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学单”“学程”“以学定教”等个性化教育;借鉴书院教学注重知行结合,讲求“躬行践履”的精神,通过“访谈”“游学”等开展完美人生教育;借鉴书院的教学寓教于乐,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有效教育。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导师制”研究团队教育生态圈中,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使教师因材施教,使学生亲师近道,使师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目前书院有28位导师、26间工作室、32门课程,教学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中午和周六,教学对象以本班学生为主,兼有其他年级班级学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修身

  传统书院极为重视学生的阅读,所谓“书读三遍,其义自现”。学生的书院生活以读书为主体,每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度过,在阅读中思索天地人生。

  观澜书院以赵晖为首的导师们对高中生语文阅读课的课程优化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自由阅读与定向阅读两相结合以及按层次增加阅读课课时四项建议与措施。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课上通过更加灵活的形式与任务,获得最大化的学习兴趣与阅读效率。在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愉悦的阅读活动中轻松学好语文知识,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吴淞中学观澜书院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依托学校图书馆,积极推广“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全校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全班或分组在人文阅读课或指定的时间段,针对与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定主题,共同阅读一本或数本指定书籍。书院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份“阅读与写作”计划,将学生的阅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校学习时间结合教材的专题拓展阅读,二是假期时段的“书香吴淞,走近经典”的名著深入阅读。逐步探索出“教师导读-先进领读-师生议读-写作促读”的阅读教学模式,将整本阅读与章节阅读、计月阅读与计周阅读、个人阅读与协同阅读相结合,重视阅读主题的序列性与时效性,探索阅读单的拟定和评议范式,强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阅读创见,共同提升阅读品质。 (下转D版)  (上接A版)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探究学习

  观澜书院的老师们认为只教学生“读书穷理”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读书穷理与“躬行践履”相结合,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义理付之于亲身实践。每日参省、盘坐宁心、依仁游艺、孝亲家务、社区服务、游学参访等等。将所学与所行、知性与德性相结合,培养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实践精神和人文情怀。

  书院教育以课题为抓手,通过由教师主持的问题化学习研究小组,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师生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实践学校“高考科目研究着学”的要求。同时,可以依托书院的讲学环境,开设人文科技讲坛。聘请专家、校友开设讲座或先修课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大学教育的新课题,激发学科兴趣,确定研究取向,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

  书院的教学继承了稷下学宫的优良传统,采取 “百家争鸣”、“门户开放”的政策。书院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允许不同学派之间进行广泛的辩鸣,并相互进行讲学。“模拟政协”社团的活动和课程由学校政治教师赵树利指导设计。社团将调研活动与研究性学习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现实生活去做调研,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一个关键活动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效地整合起来。

  李秀英老师的创客工作室,是学生生最流连忘返的地方。她别出心裁地开发以“布”为主题的STEM+综合学习、实践和研究课程。项目以布艺为课程,帮助高中生建立从布艺创新到布艺作品为一体的DIY体验空间。展现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艺术风采。

  “亲其师,信其道”,重塑当代教育师生关系

  书院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事书院教学的名师,大都学识渊博,品德过人,又能献身教席,热心育人,所以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书院实行自由择师的制度,学生往往是慕名而来,他们虚心求教立志成人,加上入门后得到老师的悉心教导及人格感召,故对老师更加尊崇。另一方面,老师教导学生,并不重在传授知识,而着重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更重以身作则的人格感召,因此,往往对学生十分爱护和关怀。

  借鉴“讲会”制度,让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讨,培养务实求真的学术态度和取长补短的学术胸襟。同时,通过“研辩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参与热情和钻研志趣,将课堂疑难转化成学术创造,也可以广交朋友,找到志趣相同的研究伙伴,构建研究团队,选取研究专题,开发研究成果。

  在吴淞中学校长张哲人看来,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次科学研究的经历、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入领略一门高雅艺术”,学校打造“道尔顿工坊”“观澜书院”及两翼课程体系,在研究活动中重塑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用“2.5教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让更多的吴淞学子和教师能最大程度地领悟那传承已久的办学理念:尽吾身之责,为民族之光。杨鹏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新时代教育
   第06版:新时代教育
   第08版:新时代教育
前哨学校“小东滩”校本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
吴淞中学:书院制模式下人文课程理性探索
社区版新时代教育08吴淞中学:书院制模式下人文课程理性探索 2018-03-21 2 2018年03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