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系统”火眼金睛
4月2日下午1点56分05秒,一名男子走进宝悦家园小区东门,在监控镜头视野边缘路过。与此同时,宝山区综治信息中心主控室的大屏幕闪现一组信息:男、30到50岁、黑色上身、蓝色下身、长裤,没有帽子、眼镜、口罩及其他附属物。角落内的抓拍画面稍稍放大,当事人的眉眼五官历历分明。如果当事人是“人脸识别慧眼系统”重点布控的人群,要在这套监控下隐蔽自己难度恐怕有点大。
其实,从2017年起,宝山就已经利用视觉感知系统的联网应用,采用“人脸识别慧眼系统(图像智能分析)”,解决重点人员管控难的问题。目前,全区已有12个街镇(园区)、752个住宅小区、2612路智能高清人脸识别系统接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骨干网”。除公安部门外,该系统还为信访、司法、法院、禁毒、团委、民政以及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宝山还试点了“视频数据结构化分析系统”(视频智能分析)。该系统对进出小区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视频图像相关属性,进行智能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特征识别和轨迹分析并进行自我学习和数据累计,形成万物识别,建模分析,智慧学习系统。“如果一个人每月进出小区达到相应次数,系统会把他记作小区居民。而我们重点布控的盗窃案嫌疑人,出入小区的频次和路线都是反常的。” 宝山区综治办副主任陈一峰介绍道。
智联门解决楼道管理难
除了视觉感知系统的联网应用,宝山也建立起一套物联网感知系统。通过采用“智联门”物联感知系统,解决社区楼道门管理难的问题。可以在数据图像中明确看到哪些楼道门是正常关闭的,哪些楼道门是开启或损坏的。目前,宝山全区已建成使用312个小区2.2万个楼道门“智联门”系统,今年6月底将完成400个小区约2.7万个“智联门”建设。
此外,宝山构建了政企数据共享模式,采用“三车防盗感知系统”,在电瓶车、摩托车等车辆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的位置等信息。实现企业数据平台与政府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共享。
大数据对接实际需求
据介绍,今年,宝山将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的总体架构,将社区治理中所需的各类数据,通过视觉和物联感知网采集后,统一汇聚到“智慧社区微脑”平台,经数据处理及人工智能分析,分层实现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安全管理、智慧民生服务等智能化、精细化应用,以及整个“智慧社区”的专用物联网全覆盖。同时,还将深耕“智慧社区微脑”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功能开发应用,逐步叠加“智慧社区”的感知神经元,对接实际需求,渐次推进智能化应用模块,如:智能门禁、智能井盖、智能电梯管控、居家养老检测床脚垫、烟感与消防栓感知器、车辆地磁感知器等。
宝山也将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微脑”试点示范小区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为“智慧政务”提供数据支撑。记者 颜静燕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