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业主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接轨上海 引领滨海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接轨上海 引领滨海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胡亚萍 刘晓明
  签约光明集团、安吉科技、永琪蔬果等产业项目20多个;与宝山区签署深化友好区县战略合作备忘录,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滨海走进上海区区行”活动持续推进……初冬的滨海,凉意渐深,但接轨上海的热度不减,动作频频。

  今年以来,江苏省滨海县深入贯彻盐城市委“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与上海地域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等先天优势,主动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不断深化与上海经济、社会事业、科技人才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与合作,全面实现港口开放合作、产业融合发展、吸引高端要素资源、公共服务共享、工作机制建设“五个新突破”,致力走出具有滨海特色的接轨发展之路。 

  谋势而动推进观念接轨

  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明确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接轨上海就是接轨国际、接轨开放、接轨未来,就是接轨新理念、新经济。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将“接轨上海”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重要路径。滨海县按照盐城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接轨上海”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路径,强化组织推进,组建专门班子,成立驻沪工作站,全面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联通上海、融入上海。

  上海宝山和江苏滨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各有优势、合作潜力大。今年9月,滨海县专门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宝山区参观学习,零距离感受宝山区加快建设“魅力滨江、活力宝山”,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宝武集团,钢铁产能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旅客接待能力亚洲第一。宝山城市规划起点高、理念新、功能全。这些都给滨海县党政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纷纷表示将积极汲取上海宝山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攻坚突破,切实做好全面对接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这篇大文章,不断推动滨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无论从参观项目的体量质量、产出效益,都令我们大开眼界,收获很大,回去后我们要按照县委关于全面接轨上海部署要求,围绕精准招商、精准产业合作,与上海宝山区杨行镇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为滨海高质量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滨海县蔡桥镇党委书记顾永泉激动地说。

  思想观念的接轨是接轨上海的关键。滨海县着重从解放思想入手,大力消除接轨的观念障碍、认识瓶颈,强化融入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认真学习上海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着眼长远、善抓机遇”的战略眼光、万众一心、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使思想、思维紧跟时代发展和上海节拍,聚力打响“接轨牌”,全方位接受上海的辐射。

  顺势而为推进产业接轨

  前不久,参加全市产业园区项目载体建设现场观摩活动的市县领导,在滨海观摩时,无不为盐城矽润半导体项目高精端流水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点赞。矽润半导体项目由上海治润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5亿元,年产各类二极管10亿只,芯片100万片,预计年销售达8亿元,将成为国内二极管生产行业的领跑者。

  “选择落户滨海,看重的就是这里的区位环境、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矽润公司总经理王锡胜介绍,下一步,上海治润公司将逐步把全部产业转移到滨海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滨海,拉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互惠共赢。

  在建项目如火如荼,投产企业快马加鞭。吕巷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由全国最大的汽车后视镜生产和研发企业——上海吕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0亿元,每月可生产各类后视镜15万套,产品主要供应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城集团等国内20多家知名品牌车企。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上海燕凯汽配、京昊汽配、美福映车镜、壹洲汽配等配套企业纷纷追随而至,形成紧密合作的汽车全产业链。“我们先后在全国多地考察,最终选择了滨海,主要看重盐城的“一部车”战略和滨海的服务环境。我们将把握好在滨海二次创业的机会,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汽车后视镜生产基地。”上海吕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对未来充满信心。来自上海、扎根滨海、畅想未来,吕巷人正满怀豪情地向世界有影响力的后视镜品牌和基地再次出发。

  招引来自上海的项目、承接来自上海的产业,是滨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近年来,滨海主动参与上海的产业分工,利用比较优势,突出招商引资,接受辐射、错位发展,全力做好“配角经济”大文章。目前,上海在滨海投资的项目有100多个,总投资达150多亿元。当前,滨海持续加大上海驻点招商、专题招商、定向招商力度,成立5个工作站,派出近百人的招商队伍,主攻世界500强驻沪办事机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沪总部,每月到上海开展一次产业招商活动,力争使滨海成为上海企业延伸投资的“第一站”。

  推进产业接轨,“外引”不可少,“内育”也须齐头并进。滨海围绕打造“一区三基地”目标,以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为方向,全力构建完善“2+2+3”产业体系,积极承接上海优质产业项目转移,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布局。发挥港口优势、空间优势,积极寻求共建园区新途径,努力打造出1-2个有影响力的沪滨“飞地经济”示范区。目前,由滨海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工业综合开发区联手共建的滨海工业园,总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已成功引进上海企业35家,建成26家,成为滨海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因势而新推进要素接轨

  上海20多位专家教授在滨海投资办厂,创新创业有成;在滨海近50项正式产学研合作协议中,上海高校的科技成果在滨海转化42个;在滨海医药产药园落户的上海交大糜军团队,研发的肿瘤快速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近年来,滨海与上海在人才引进、科技招商、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合作亮点频出,精彩纷呈。

  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致力全面融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滨海不断加强与上海在科技服务、科技园区、高校与科研院所、“双创”人才等方面的对接,努力打造承接上海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借力上海科技和人才优势,滨海先后与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东华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建成省级以上研发中心6个,新创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3个。

  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助于优化公共服务,提升软环境。为此,滨海积极顺应产业结构升级、人口结构调整趋势,围绕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优秀人才集聚的目标,加强与上海优质资源的合作共享,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社会事业方面,上海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3所学校15名骨干教师在滨海建立15家“名师工作室”;上海华山、瑞金、中山、长海等6家医院在滨海成立“名医工作室”,使滨海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了上海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同时积极拓展在文化、旅游、养老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为加快接轨上海步伐,该县成立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接轨上海领导小组,设立接轨上海办公室,明确职责,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加快建立沪滨两地合作交流机制,出台《关于全县全面接轨上海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度全县接轨上海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使接轨上海工作有章可循。常态选派干部到上海挂职,兼职招商,扎实推进“滨海走进上海区区行”活动,加强与上海有关部门、区县、街道、企业开展对口交流活动,力争再签订一批建立长期关系的友好合作协议,邀请一批有项目合作意向的嘉宾和客商前来考察,为接轨上海奠定长远基础。

  乘势而上推进全面接轨

  乘长风而奋起,应大势而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滨海来说将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滨海将抢抓战略机遇,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上,加快打造上海先进产业转移基地、科技创新转化基地、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公共资源服务合作基地。

  聚焦上海“菜篮子”“果盘子”和“米袋子”,滨海县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优势,紧扣沪上需求,不断深化推进农业对接服务上海,沪滨两地农业融合发展结硕果:在9月1日举办的2018江苏滨海(上海)现代农业招商推介说明会上,集中签约现代农业项目18个,协议总投资14.7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这为加快推进滨海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中转中心。借助这一优势平台,滨海聚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引进上海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合作共建粮油、蔬菜、首乌、小花生、梨果等农副食品加工基地。组织滨海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设立滨海农产品上海直销窗口,提升滨海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加强与上海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及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合作,努力将滨海打造成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港口是滨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重要的现代物流通道。依托盐城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喂给港的平台,滨海港加大与上海港的战略合作,加快一类开放口岸查验设施和联检中心建设,进一步开放沿海,最大限度利用好岸线、港口、滩涂、海域资源,着力将滨海港打造成为上海港北翼物流集散中心、沿海中心枢纽重要出海通道。

  此外,滨海县还争做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积极做好接轨旅游文章,全面启动接轨上海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设梨花雨生态旅游度假区、古黄河生态旅游带等两大景区、三条风光带,邀请上海旅游专业团队参与月亮湾旅游策划管理。主动融入上海旅游圈,积极与上海各大旅行社洽谈对接,力推滨海—上海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做足“知青游”文章,让更多上海游客感受滨海农耕文化、乡土风俗、发展新貌,做实滨海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全力打造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工作在上海,休闲在滨海,到滨海可揽黄河故道、观黄海日出、觅小城故事,品美食文化,闻鸟语花香,享惬意生活。

  学习上海,接轨上海,在服务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从长江时代到海洋时代,从沿海开发到长三角一体化,滨海县始终秉融通之势,持开放之态,致力发展,追求卓越。伴随着沿海高铁的全线贯通,滨海将快速融入上海1.5小时经济圈。44.6公里的黄金岸线,336平方公里海洋功能优化开发区域,30万吨得天独厚的深水大港,百万亩特色农业基地,正在奋力抒写承接上海辐射带动的华丽篇章。胡亚萍 刘晓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业主周刊
   第06版:业主周刊
   第07版:业主周刊
   第08版:业主周刊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社区版业主周刊04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2018-11-28 2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