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文苑/摄影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缀生活别样的滋味
王莉萍
  自从前年春节前夕搬来金海社区,已经一年多了。这里人口不多,绿植茂盛,空气新鲜,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居住地。生活也极其方便,离家不远处就有一个菜场。这个菜场干净、规范、品种齐全,但摊位不多,每个品种就设一个摊位,所以一来二去,和摊主们竟也熟悉起来。常常光顾卖海鱼、海虾的摊位,因为比较喜欢吃海产品。

  海鲜摊主是一位五十开外的中年妇女,满头的卷发使她原本就圆的脸庞显得更加福态了。她总是微笑着迎接每一位来到摊前的顾客。看到我们夫妻俩,总会热情地寒暄上几句:“最近怎么样?出去玩了吗?”我常常看到,海鲜摊主矮小且微微发福的身体在捞鱼时显得笨拙与吃力,那双称鱼的麻利的手因长期碰水而肿胀、龟裂……面对她的微笑,我们也总是回报以微笑,即使路过也是如此。

  前年除夕那天,我们去菜场买菜时,发现她还在。我们很高兴,因为春节的菜场里已经变得空空荡荡,没有几个摊位了。大家都急着回老家,一年到头也就春节休息几天,急着回老家确实是可以理解的,可却空了我们的菜篮子,不免有些失落。

  她帮我们称鱼时,我问:“怎么还不回老家,今年不准备回去了吗?”

  “回去的,做完今天的生意就回去!”她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但转而是淡淡的感伤,“唉,一年到头也没赚到什么钱!”其实我知道,今天的“独家经营”是一次赚钱的好机会,她不想错过。

  “早点回去吧,家里人想你了,钱是赚不完的。”我对她说。

  回家的途中,我和先生说起了她的丈夫,我看到过她的丈夫,一个没有右手臂的男人,常常去给她送饭。先生说他也见过。然后我们没再说下去,但我的脑子里却一直回忆着那个男人:不说话,有时也会用左手帮着捞鱼,动作很别扭,也很艰难……

  去年的腊月里我写了春联,我说要送一副给卖海鲜的摊主,先生很支持。春节前的一个星期,拿了春联去菜场,走到卖肉的摊主那里灌了香肠,她满面笑容地说着“新年好”,使得我一不留神把春联送给了她。先生嗔怪我“言而无信”,我说我明天再写给她就是了。

  第二天,一早出门办事的先生电话提醒我,别忘了送春联。哪能忘呢,我摊开纸笔很认真地写了“鱼游春水纳余庆,猪拱华门逢吉祥”这副春联,写完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发热的油汀上烘干,红色洒金的春联纸上,黑色的墨汁油光发亮,鲜艳极了!我想她收到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果然,我看到她接过春联时的表情,眼睛都发亮了,“谢谢,谢谢”地说个不停,说得我都有点紧张了。回去的路上,我还兴奋地体验着被人宠着的不自在。

  第二天,我们再去菜场想买她的鱼时,发现她的摊位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了。先生很奇怪地说:“今年怎么这么早就收摊回老家了?”

  我得意地说:“一定是我的春联让她想家了!”

  先生说:“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虽然那天我们没有买到想吃的海鲜,但我们却没有任何的失落感。

  春节上来,我们又见到了她,她显得很兴奋。她告诉我们那副春联令她很骄傲,让左邻右舍羡慕得很,她说人家门上贴的都是印刷品,她们家的是用毛笔写的,而且写得那么好看。她说她会写点毛笔字的弟弟喜欢得不得了!

  说着,她给我们称鱼,二十三元的鱼,她只要了二十元,怎么都不肯多要了!

  回家的路上,我似乎又被另一种不自在包裹起来了。

  我说:“其实,我并不想要这样的结果!”

  “有时好意比钱更重要,不管是什么人,心里都很在意一份温暖,你没有必要自责”先生安慰我。

  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一些不经意的关怀可以给别人的生活点缀出别样的滋味,继而让善良的花絮不断地延展、开放,直到春满人间。

  王莉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综合
   第03版:故事/人物
   第04版:文苑/摄影
远去的沿港村弥陀芥菜
道别
《桃花春色暖先开》
点缀生活别样的滋味
金海城事文苑/摄影04点缀生活别样的滋味 2019-04-12 2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