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现代汉语词典》,从初识到如今,已经是55个年头了。
1964年,我在邻村读完了小学,考入县城初中,乐颠颠地跑到四里开外的小学去取录取通知书。暑假里,学校里只有一位女老师值班护校,我拿到通知书,出于对母校的依恋,没有马上离开,一边同那位老师说话,一边环视六年间我们很少走进的大办公室。我看见一张办公桌上摆放着那么一本厚厚的大书,要比我读过的那几本长篇小说厚得多了。我走过去一看,硬质封面上赫然印有《现代汉语词典》的字样。我拿在手上翻阅了一下,嚯!检字表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汉字?一些汉字下面竟然会有那么多的词条!简直让我目瞪口呆。我原本以为小学毕业已经可以算是一个识文断字的小文化人了,可眼前这本词典,却分明在无言地告诉我:孩子,你还只是在文化大山的山脚下呢。这最初的一面,既加深了我对祖国文化的景仰和敬畏,也更挑旺了我对知识的炽烈追求。
让我没想到的是,从那时算起,到我拥有了第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竟然相隔了15年之久。其间,我的生活经历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读初中,“停课闹革命”,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担任民办教师。然而在那特殊的年代,我当了近十年教师,手头唯一的辞书就是一本《新华字典》。1978年,我在县城新华书店惊喜地看到了《现代汉语词典》,尽管手头十分拮据,我却想都不想就买了一本,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至今都不能忘怀。恢复高考后,这本词典相伴我读完了中师,又读了高师,后来它就成了我与三个子女共用的工具书,我们两代人受益良多。
2012年6月的一天,我从电视新闻中得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版发行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上海书城买了一本。我细心地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包上书皮,在书皮的剪口处、折合处都用透明胶带粘合熨贴,在书口外侧成V字形排列的或宽或窄的23个灰色条纹下,对应地标注上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然后,我翻阅了一下这本《现代汉语词典》,让我感到欣喜:词典正文,对单音词、多音词一一标注了词类,这对写作行文中词语搭配大有裨益;书中加收了一些现今常用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这就满足了不懂英文的使用者的查阅需要;把部首目录排印在封二和它的下页,查找汉字也就更加方便了……从那一天开始,这本词典就成了我日常读写不可或缺的好友了。特别是在写东西的时候,我对字词的选用一直十分严格,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更不许自己随意生造词语,这本词典几乎成了我遣词造句的圭臬。有它在身边,写诗作文,起稿修改,心里就会觉得踏实多了。
我珍爱《现代汉语词典》,也曾买过多部送给青少年亲友,我觉得,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馈赠。如今,《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已经出版发行了,请买一本放在案头,您就如同请回来一位住家的睿智老师了。
(作者系江春居委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