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考生而言,悠悠十年寒窗读,和父母聚少离多,不妨利用入高校前宝贵的窗口期,舍去不必要应酬,回归家庭,亲近父母,补上“三同课”,加好“家风油”,提振精神再出发。
和父母同吃,传承俭以养德的好家风。看似不起眼的一日三餐,也是父母的心血之作,条件优的吃好点,条件差的吃赖点,味好就可,富者光鲜,穷也清雅。应秉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
和父母同住,增进心有灵犀的默契度。要真正用情打破心灵壁垒,设身处地和父母交朋友,敞开天窗说亮话。细心倾听父母家长里短的唠叨,学习父母坦荡包容的处事之道,点赞欣赏父母的生活中的精彩之笔。要理性换位思考父母的“持家育人”的良苦用心,主动分享自己校园生活的喜怒哀乐,规划自己今后的奋斗路径。
和父母同劳动,感知耕耘、收获的艰辛。主动参与夏管、夏种等农活,一同浇水、施肥、除草、插秧,拜父母为师学农经、做农活,甘当务农的小学生。渴了同饮一壶茶,累了同憩树荫下,饿了同吃一块饼,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总之,补好“三同课”,刷新“我从哪里来,奔向哪里去?”的人生界面,加好“家风油”,趋利辟害,值得借鉴和鼓励。
(作者系晨晖路居委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