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众说不一。唐代“药王”孙思邈曰:“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堪耳。”其实,忙碌也是一种养生。
奔八的笔者一生劳碌,退休前,平平庸庸,退休后,依旧忙并快乐着。必不可少的打理家务事,义不容辞的参与公益事,自寻乐趣的参加团队(健康自管组、读书班、合唱队、新闻坊等),持之以恒地坚持健身(晨练做操、打拳,饭后散步、走路)和健脑(阅览书报,写写小文)运动,整天忙碌,少有空闲,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由于忙碌,心态平和,也就忘了病痛,忘了烦恼,忘了得失。
人到老年,难免“三高”等慢性病不请自来,而控制慢性病的关键,不是治疗,而是管理。人像一台机器,总有老化的时候,如果平时注意保养,经常添加润滑油,就会延缓零件的磨损。退休了,如果不断地学习、工作,并享受生活,那么自然就会延缓衰老。
“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养生不是追求容颜不老,而是身心健康。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是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形象地诠释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说明唯有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经常看到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乐当志愿者,戴着红袖章,活跃在小区,精神抖擞地“忙碌”着。但是也有的老年人一旦退休,忽然一下子闲了下来,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所事事,精神变得萎靡不振,随之也出现了健康问题。与其每天寻找身体疾病的信号,倒不如“忙碌”起来干点有意义的事。身体健康者除打理家务外,还可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力能所及地服务社会。有选择地加入文体团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与时俱进,学学信息技术,玩玩智能手机,跨越隔代鸿沟。也不妨选择适合自己的爱好,培养一点健康的兴趣,诸如:读书、唱歌、跳舞,嬉鱼、品茶,下棋、弹琴、赏花,绘画、书法、摄影,拳操、旅游、观光等。也可发挥专长,著书立说、谱曲编舞等,退而不休,展示人生价值的美妙。
总之,无论身体状况如何,老年人都不要在家中无所事事,等着、看着“夕阳”落山,而是尽量让身体、思想“忙碌”起来,从而由“夕阳红”到“夕阳乐”,踏出一条正确的养生之路,成为欢度晚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系江益居委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