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路从高科中路到张衡路两百米长的路段,间植着香樟树和木槿花树。每年从初夏到初秋,特别是三伏天,是木槿花盛开的时节。
木槿花一直是浦东广植的落叶灌木。由于其分枝多,过去常被农家用来作场地和菜园的围篱,当然还要间种一些矮冬青,才能真正成为围篱,野狗与鸡鸭就钻不进。
小时候,我们常常在夏天去看木槿花,看花是假,捉杨树牯牛是真。杨树牯牛是一种甲壳类昆虫,有长长的角须,有尖尖的锯齿,有硬硬的壳翅,裹着软软的飞翅。
杨树牯牛有大中小三种。大的有食指那么长,颜色有灰、褐两种;中的有小指那么长,颜色以黑为主,间有白点。这两个品种难得在木槿树上找到,它们主要停栖在杨树上,所以叫杨树牯牛。而小的只有小指甲片那么大,以黄色为主,间有黑点,它主要停栖在木槿树上。
我们抓到大、中两种牯牛,就在它们的脖子上扎上一根鞋底线,牵在手里让它飞,晚上把它拴在家旁的丝瓜棚上,可惜第二天早上一看,线咬断了,牯牛不知哪里去了。抓到小的就放在大口瓶里,瓶盖上留个小洞,让它能呼吸,瓶里放一瓣木槿花,可是没有阳光雨露滋润的小牯牛,过了两天就因失去野性死了。
张东路的木槿树已经栽了15年了,长得也有三四米高了,花也开了这么长时间,可我并没有很好地观察过。这是上海7月中旬一场暴雨的第二天,我大病初愈,在张东路上散步,突然发现晨曦中的木槿花是那样的娇艳。花瓣边是殷红的,花蒂是白色的,花蕊是黄色的。难得有几只蝴蝶在花上作短暂的停留。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的木槿树上没有了杨树牯牛。
木槿花的生命只有一天的时间,即晨开夜落。唐代诗人李颀在《别梁鍠》中写道“莫言富贵长可托,木槿朝看暮还落”,李颀去拜访梁鍠时,梁鍠正处于落魄之时,李颀告诉他,富贵是不能长留身边的,您看木槿花早晨开了到晚上就谢掉了。同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在《张苍见访郊居作》中写道“秋心自惜江蓠晚,世事方看木槿荣”,意思是人老不应该有什么悲伤,世事有着木槿花一样的枯荣。在唐代,有关晨开夜落的木槿花诗作竟有十多首,大多是借木槿花浇愁的。
不过在我眼里,木槿花的生命力是强盛的,她的花期长达三到四个月,昨天早上开的护泥去了,今天早上又一批绽放,真有点前赴后继精神,将自己的神韵献给自然,献给人类。不是吗,张东路香樟树之间的木槿花,看上去永远是一丛丛张扬着。(作者系江夏居委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