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平生活备感温馨
吴贻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导演,也堪称一位电影事业家,20年前由他创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如今已被列入世界九大国际电影节之列,他还先后担任上海电影局局长、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声名远播。
如果说,上海的电影事业因吴贻弓而蒸蒸日上,那么发生在吴贻弓身上的变化则是在1987年搬入天平社区之后。吴导对王纪远书记说,自从落户天平后,不仅住房面积扩大了,他与电影艺术界老朋友的联系更方便直接了。“走出家门,常常能遇到电影、文艺、新闻界的老朋友,我当时就很有感触:周围的文化氛围很浓郁,给我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吴导笑着说。
为天平服务求之不得
谈笑间,王书记感慨地说:“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是听着你的名字、看着你的电影长大的。”他送给吴导一本印有天平社区老洋房的挂历,和收录了由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等经典名曲的唱片。这两件特殊礼物一下子勾起了吴导的回忆,他说:“去年是电影《城南旧事》上映30年,这本天平老洋房挂历也让我想起很多往事,相信天平居民会很喜欢。”
天平“名家坊”成立于2007年,而早在2003年,街道就陆续开展了“名人名家进社区”活动,吴导在2006年5月就为天平居民作过一场名为《重温影画经典,感怀永恒魅力》的电影讲座,他回忆说:“那次讲座给我一种新鲜感,发现天平居民比专业人士还要喜爱电影艺术。”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认为比起“好的电影”和“好的电影人”,“好的观众”也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吴导说:“天平居民是很有文化、非常好的观众。”也正是有这样一群有文化的观众在,他向记者表示:“只要大家喜欢,能为居民们服务,我求之不得!”
让天平文化渗透社区
身为加盟天平“名家坊”的首批名家,吴导说:“‘名家坊’把天平社区中文艺界人士集合在一起,既促进了同行间的交流,也使他们能更好地为社区文化建设出一把力。”吴导认为上海要建设文化大都市,就该从社区做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从细胞开始”。
吴导提出,社区文化建设急不得,可从四个层次推进,第一个是盖房子,建设基础设施;第二个是搞活动,举办演出;第三个是推出名人名家,比如天平“名家坊”;第四个层次,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要营造一种能渗透到空气中的文化氛围。“也就是把文化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变成习惯。这是一种感受、交流和获取。街道送的挂历就是很好的做法,老百姓能从中感受社区厚重的文化积淀,下一步街道可以再慢慢向高层次引导居民培养文化修养。”吴导称赞道。
记者 金霏 实习生 徐文婷 文